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闲话“明四家”之沈周

时间:2019/7/6 文章来源:月雅书画

沈周

闲话“明四家”之沈周

作者:高延雄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被称为“明四家”。在许多人眼中“ 明四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伯虎)。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美谈,后来被周星驰改编成一部“无厘头”的电影,更让这个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喜剧色彩。但是,“明四家”中我还是喜欢沈周。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

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卧游》册页中的两幅小品:一幅枇杷、一幅白菜。画都很简单,《枇杷图》中仅弱枝两条疏影横斜,八九碧叶随风漫卷,其中一枝碧叶婆娑嫩芽初吐,另一枝则上果实累累,四个金黄鲜嫩的枇杷傲立枝头,另两个则羞怯的掩映在碧叶之下。右上画家自题:“弹质圆充饤,蜜津凉沁唇。黄金作服食,天亦寿吴人。沈周。”后钤朱文“启南”印。在一些画展、画册、网上中我见过很多近现代画家所画的柿子、葡萄、寿桃、石榴、牡丹、菊花、翠竹等等各种蔬果花卉,工笔、水粉、油画、写意的各有千秋,工笔花卉色彩鲜艳细致入微,叶脉清晰、花蕊点点几可乱真,写意花卉浓墨重彩、笔意恣肆、或浓或淡、酣畅淋漓,油画花卉色彩明艳、线条优美、朦朦胧胧、庄重典雅,但这幅小图既没有文人山水的空灵淡远、端庄雅致,也没有工笔画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但是只看了一眼就莫名的深深吸引了我,色彩、留白、题诗、钤印、技法,说不出哪里好,又分明处处都好,说不出哪里美,又恰恰处处都美。都说大巧若拙,沈周先生笔下的枝叶、枇杷似乎笔笔随意,但每一笔又是那么恰到好处,树枝横斜曲折优美,碧叶色泽淡雅,仿佛在暖暖的和风中婆娑摇曳,仔细端详,甚至那金黄的枇杷上的点点绒毛都栩栩如生。

  另一幅《白菜图》更是简单,就是一株毫不起眼的小白菜,六七片鲜嫩的白菜叶子随意的在田野中生长着,中间是一茎两支鹅黄的菜花,下边只有短短的几缕菜根。右侧题写:“南畦多雨露,绿甲已抽新。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一看这幅画,就让我想起一本书《菜根谭》,此书的名字起源于“咬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俗话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看着这株生机盎然的白菜,体味诗中的意味:朝暮间躬耕南畦,雨后白菜尽情生长,夕阳下把如玉的白菜放入锅中蒸熟煮烂,清清爽爽的味道,淡淡飘过的馨香,这么恬淡幽静的生活,不仅适合恬淡的老人家,我想也适合浮躁忙碌的人们去体味其中的滋味。正如《菜根谭》中也写到这样的“心灵鸡汤”:“真味是淡,至人是常,动静合宜, 有道心体;闲时吃紧,忙处悠闲,静毋太严,教毋过高 ”。

仿大痴山水图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横4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喜欢沈周先生的画,缘于自己买过一本中国鉴赏古代名画的画册,其中收录了沈周老先生的名画《庐山高图》。初见此画我便被深深吸引:一眼望去,略显暗黄的画图中上部分是庐山主峰异峰突起,左右数峰来朝,远远望去层峦叠嶂,草木丰茂,巍峨雄浑,大气磅礴。图中则飞瀑高悬,飞流直下,溪水间云雾浮动,流水潺潺,瀑布两侧处处巉岩峭壁,气势恢宏,崖间又有木桥飞跨,曲径通幽。下部近景是劲松数株,草木繁盛,怪石嶙峋。此画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相宜,疏密变化自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笔法雄健严谨。此图作者自识“庐山高”篆书,并题古体长歌一首,末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这幅巨作为沈周先生为老师陈宽贺寿之作,为沈周先生代表作品,现为台北故宫收藏。书中还收录了历朝历代的传世书画,是欣赏古代书画的绝美佳作。不过,遗憾的是2000年搬家后,那册精装彩印的画册和许多书籍被我暂放在地下室,还没有来得及搬到楼上家中就不幸失窃。那册花掉我几十大洋的画册连同我珍爱的商务印书馆、岳麓书社印刷的精品图书:《庄子全译》、《中国名茶》、四大名著及一批新书一并被窃走。其中《庄子》已经是第三次丢失,前两次是大学中被同学借走后一去不还,这一次又遇上自以为"窃书不算偷"的毛贼。这份遗憾至今难以弥补,以致我想起来就总想写一篇《庄子遗恨》,专门写我那些《庄子》是如何从牙缝省钱购置后在床头日夜研读,而它却与我有份无缘,一次次的从我身边溜走。

蜀道难 立轴 己酉(1489年)作

  前几日央视《国宝档案》播出“明四家”的传奇故事,其中沈周先生的专集为:沈周的幽默玩笑,这段小片又让我了解了一个不同的沈周先生。专辑中描绘的沈周先生风趣幽默,宅心仁厚,淡泊名利,敦厚贤良,不慕权贵,隐逸山林、怡然自乐。史载沈周先生:“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作为“吴门画派”的奠基人和领袖人物,沈周先生被人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创造者和复兴者,是文人画家的代表,绘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沈周先生师法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等前辈,山水主要描绘江南风光和田园景色,或者笔法苍劲沉稳,墨法浓重敦厚,构图稳健大气,呈雄健雅逸的风韵。或者笔法率简拙朴,墨法雅致淡逸,构图严谨飘逸,呈逸眩雅健之神韵。花鸟画则一改前朝空泛的画风,变精工为雅逸,可谓写意花鸟的开山之祖。他所绘的蔬果翎毛,笔力沉着稳健,气韵深厚浑朴,富有文人情趣。可以说,沈周的花鸟画艺术,无论在取材、取意及表现技法诸方面,均对而后的花鸟画坛影响极大,特别是水墨写意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山水 立轴 纸本

  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家陈振濂曾说过:我非常喜欢沈周,并且我认为“明四家”里面最好的就是沈周。陈振濂认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了明代,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做一些“笔墨游戏”,大家都画简、画淡、画优雅,画那种士大夫的洒脱,很少有人再从绘画本身出发去画画、谈画。而这个时候,沈周出现了,他的《东庄图册》和一些小幅绘画,完全是文人的情怀和笔墨,但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在文人意趣之外,他还拥有专业,他的绘画技法上--比如山水画中的丘壑、云雾……他都能像工匠一般体现出写实性。我认为沈周是“明四家”里最好的。

  确实,在我见过的沈周先生的诗画中不仅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情怀,还处处映照着他宽广丰富的内心和天真童趣。在他的“有竹居”、在朋友的“野翁庄”、“魏园”,名山大川、花草树木、瓦屋茅舍、亭台楼阁、雾霭烟岚、飞禽走兽都被沈周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写入诗画中,他的画中不仅有庐山飞瀑、烟江叠翠,宁静典雅的园林美景、田园风光,也有憨态可掬、圆圆滚滚的肥猫;随意散落、自然天成的蛤蜊、蹒跚学步、萌萌哒的雏鹅、小鸡,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虾、蟹,散淡自然、悠然漫步的驴、牛,金黄枇杷、浅黄石榴、墨色牡丹、朵朵菊花、摇曳翠竹、奇石假山也都融入画图。沈周先生的传世名作《庐山高图》、《仿董巨山水图》、《野翁庄远观图》、《野翁庄近景图》、《魏园雅集图》、《观物之生》、《卧游图》、《东庄图》、《牡丹》轴、《墨菜图》、《盆菊幽赏图》卷、《烟江叠嶂图》等等目前都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仿吴镇山水 水墨绢本

  沈周先生一生淡泊宁静,视功名利禄如烟云,没有像有的文人墨客那样或者趋炎附势,买官鬻爵,或者追名逐利,节操尽失。既没有学习李白写《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想创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也没有像当今有些将军为了肩上的将星在茅台酒箱中装上金银财宝买官进阶。

  看沈周先生的气节: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这些都是什么人想要沈周先生出山呢:郡守差不多相当于地市级市委书记、巡抚则差不多是省委书记一样的地方大员了。

莲塘小隐图 立轴

  年轻时就有郡守大人因为沈周先生“方正贤良”举荐他出来做官,沈周先生推辞不过就借口说:我用周易算了一卦,得到《遁》卦的九五爻“嘉遁,贞吉。”,所以我最好还是隐遁,这样才会吉祥。后来,沈周先生的父亲去世后,又有人劝他出仕,沈周先生推辞到:你们难道不知道我老母亲以我为命么,我一刻也不能离开母亲膝下呀。不仅如此,就是巡抚大人这样的省部级干部高官也“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就是王恕、彭礼两个当时“省委书记”也喜欢沈周先生,想要沈周先生当秘书。这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多好的机遇啊。就是不想进入官场、不愿意寄人篱下当秘书,以沈周先生的名望,自己求个“大明帝国书画家协会主席”的虚职那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居然沈周先生都婉拒了。要知道,像现在周永康的大小秘书前些年哪一个不是飞黄腾达,成为省部级的高官巨爵,沈周先生也真是视功名如粪土了。当然也有别的郡守初来乍到有眼不识泰山,自以为是,结果最后差点吓破了狗胆。

  原来,苏州新任的一位郡守看自己的衙门有些破旧,想来个豪华装修,就让衙役找最有名的画家来给衙门画些装饰画,结果沈周先生被抓进了衙门做劳工去了。精彩的故事发生了:史载:“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有人劝他去拜访达官显贵以免去劳役之苦,沈周先生却说:“我给衙门当仆役,还可以说是义务,去拜访显贵,那岂不是辱没我的人格吗!”最后完成工作后才回家。后来郡守入宫朝觐述职,铨曹问:“沈先生身体如何呀?”郡守不学无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心里肯定敲着小鼓纳闷:沈先生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啊,这可如何回答。他哪里知道那个画壁的老头就是沈先生,而天下闻名的沈周先生又是那么的低调、淡定。因此他十分惊讶,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只好随便应付应付说“他身体挺好,没事。”

  桃源胜境 立轴 成化二年(1466年)作

  随后,见到贵为当朝丞相的内阁大人,李东阳问他:“沈先生有牍(书信)捎给我吗?”郡守更加惊讶,吓得体如筛糠,赶紧强装镇定诚惶诚恐的敷衍说:“有,有,但是还没来到。”郡守出来,立即仓皇去见顶头上司部级干部侍郎吴宽,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沈先生是谁啊?”部长大人吴宽详细的说了他的样子,又问问左右的人,才知道那个太阳底下挥汗如雨画墙的小老头就是名满天下的沈周先生。

  此段记载不仅体现了沈周先生的旷达的胸怀和高尚情操,也生动刻画了郡守从随意抓人服劳役的傲慢,到见到上级小心谨慎,阿谀奉承,诚惶诚恐,回来又对沈周先生溜须拍马的丑态。您看:朝中高官问话,他惊愕的不知所对,小心翼翼的应付;丞相大人再问,他益愕,就是更加惊愕,又一次诚惶诚恐的对付;好不容易应付过上司的问话,出来后就立即仓皇拜谒顶头上司;精彩的是郡守回来后,这位大人的表现:刚回来,他马上就去拜谒周家。“谒”字的意思是:拜见:谒见。拜谒。

  进谒。一般是指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谒长辈,百姓进谒官吏。像郡守(市委书记)这么大的官老爷拜谒一个平头百姓的事应该是很少见的吧。不仅如此,看这位郡守大人如何表演:再拜引咎。再拜就不是一次拜呀,是一而再的拜,一次又一次的道歉。另外还非要"索饭",厚着脸皮非要在沈周先生家吃顿饭,直到酒足饭饱才走,真是一个吃货。估计,酒宴间郡守大人还得陪着沈周先生的笑脸,祈求先生见到他的顶头上司要多美言几句,千万别打小报告,要不然这乌纱帽没准就难保了。

袁安卧雪图 立轴 1474年作

  对于沈周先生的谐趣则从《化须疏》中可略见一斑。大家都知道出家人大多“不稼不穑”,平时生活都要靠化缘而来。化斋、化缘我们常听说,可是化胡须还真没几个人听说过吧。原来沈周先生有一个朋友赵明玉十分爱美,可是堂堂七尺男人却没有胡子,估计是怕人笑话自己是个“宫人”吧,因此十分苦恼。

  一次在沈周先生的家中大家饮酒赋诗作画,这时也许是有人又拿这位老先生没有胡须寻开心,大家嬉笑之余忽然有人提议给这位老先生募捐胡须。可到哪里找人捐赠胡须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半天也找不出来。这时,沈周先生说我有一个朋友周宗道是个美髯公,还是我来“化须”吧。于是,沈周先生提笔给周宗道写了一封信,就是流传至今的书法名作《化须疏》。疏中写到:伏以天阉之有刺,地角之不毛,须需同音,今其可索,有无以义,古所相通。非妄意以干,乃因人而举。康乐著舍施之本,崔谌传播种之方。惟小子十茎之敢分,岂先生一毫之不拔,推有馀以补也。宗道广及物之仁,乞诸邻而与之,存道有成人之美,使离离缘坡而饰,我当榾榾击地以拜。君对镜生欢,顿觉风标之异,临河照影,便看相貌之全。未容轻拂于染羹,岂敢易捻于觅句。盛矣荷矣,珍之重之。谨疏。

  疏中写到:不是我一时兴起冒犯您,实在是因为赵先生为没有胡须太伤心了,所以才祈求于您。您是个美髯公,只有您这十根美髯我们敢募集分取,请您千万不要一毛不拔呀。疏中还不忘夸夸这位朋友和自己,说宗道有乐善好施、爱屋及乌的仁心,就是邻居来借也会借给几根,希望周宗道发扬“雷锋精神”,以有余补不足,做成人之美的好事。还说到:如果您借了这十根胡须给赵明玉先生按照“高丽”整容的技术给赵明玉沿着脸颊整整齐齐的装饰在脸上(使离离缘坡而饰),我当duangduang的击地叩谢您。一旦整容成功了,赵明玉先生心中一定会有莫大的幸福和快乐,照照镜子绝对是“对镜生欢,顿觉风标之异,临河照影,便看相貌之全。”那心里肯定美得屁颠屁颠的,请您一定重视这事,千万不要推辞。

  沈周先生太逗了,虽说传说过去江湖上有易容之术,但胡子抹点浆糊粘在赵明玉先生的下巴上虽然圆了他做美髯公的美梦,但是过去易容粘须的鳔胶比现在502、哥两好还结实,一是沾上鳔胶下巴肯定不舒服,二来赵明玉先生要想拔下那几根胡子,那就非得连肉皮一块拽下来。那得多疼啊。另外,赵老先生那么大的下巴,就给化10根胡子,那不是千顷地里一根苗么,还不如没有呢。

  所以,沈周先生您这不是帮着赵明玉先生,是拿赵先生开心呢吧。但是,不管这10根胡须化来没有,一卷《化须疏》却在后来被历代收藏夹奉为至宝,流传至今。沈周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他却不像他那两个号称“江南四大才子”的徒弟们一样的才高气傲,放浪形骸,性格落拓不羁,每天醉心于诗酒书画,流连于风花雪月。沈周先生是那样的淡泊宁静、深沉敦厚,甚至还有点温柔幽默、调皮可爱,要是有机会您欣赏一下沈周先生自画像,您会感觉他老人家还真是就像邻家和蔼可亲的田舍翁一样。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闲话“明四家”之沈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