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画报:民国娱乐圈之电影院

时间:2015/10/19 文章来源:民国风尚志 花山文艺出版社、周利成/著


  《民国风尚志》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民国娱乐圈”的图书。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到民国时期发生在戏院、电影院、舞场、妓院等娱乐场所的民俗风尚、传闻逸事,对当时的娱乐消遣发展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记叙。

  “电影”一词首次出现

  电影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当时不叫电影,而称电光影戏。1905年6月16日,天津的《大公报》首次使用“电影”一词。《大公报》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报纸之一,由于它的影响,“电影”一词很快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流行开来。

  电影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在茶园、戏园或有规模的空地上放映,天津的玉顺茶园就是较早放映电影的地点之一。

  1906年12月8日,美国平安电影商人来到天津,租用法租界内的权仙茶园放映电影,每三天更换一批新影片。由于连续放映数月,这段时间电影即成了该茶园的主要业务,所以不久它就更名为“权仙电戏园”,从此,天津有了第一家电影院。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08年建立在上海虹口的大戏院,实际上,天津的权仙电戏园比它还要早两年。权仙电戏园最早由百代公司电影机械部负责人周紫云经营。

  最初,权仙电戏园的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全由百代公司供给,后来由于生意兴隆,影院又添置了放映机、小型发电机。影院上映的都是国外最新潮的影片,如美国侦 探片《红眼盗》、《巴林女》,战争片《美墨大血战》、科幻片《木头人》,更有卓别林的滑稽剧和世界风景片等等。一些影片在国外刚刚上映不久,就会在权仙电 戏园上演。

  数月后,权仙电戏园名声大噪,享有“甲于京津”之称。观众们争先恐后地购票观片,有时竟出现一周后的电影票都被订购一空的现象。为方便夜场观众看电影,该园特向电车公司定下两辆电车,专供送夜场观众回家。此后,周紫云又成立了权仙电影公司。

  1908年,权仙电戏园被大火烧毁,致使天津“半年多没有电影”。翌年,影院又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新权仙”。1912年,因租界地租金太高,周紫云 遂在南市东兴大街盖起了当年华界最豪华的电影院。影院屋顶木材上铺铁板,外铺苇席天棚,每到三伏天便用水龙头往席上洒水降温,冬季取暖有大煤炉,改名为 “上权仙影院”

  1940年周紫云病故,影院由其侄子周恩玉继续经营。为了吸引观众,上权仙影院也同其他影院一样,在电影中加演曲艺、话剧,业务从此风生水起。新中国成立后,上权仙影院于1952年收归国有,改称淮海影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民国老画报:民国娱乐圈之电影院-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