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钟以敬刻竹扇骨

时间:2017/4/5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杨君康


  清末民初,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竹刻、篆刻家,他就是钟以敬。现介绍他刻的扇骨:

  1.上题“拢翠探春”,落款“粤生写刻”,下刻一仕女,婀娜多姿。衣褶线条流畅宛转,细若游丝。背景梅花盛开以写意笔法处理,作者自绘。

  2.行楷:“冒冷探春踏雪行,翩翩凫猒翠裘轻,低徊欲向凝心问,卿是梅花第几生?”己酉秋仲为 典三二兄先生疋属,落款:鸳湖唫梅旧史并题。

  诗是作者加入由蒲华等创立的鸳湖诗社时所作,1909年为画家顾以礼刻。

  书写属传统笔墨,章法疏朗规整,字体秀雅绝俗,富文人气息;运刀娴熟老到,顿头捺脚清晰,将笔章完美地表现出来。两枚扇骨书画俱佳,不失为箑中精品。

  钟以敬(1867年—1917年),字越生,又字矞生,粤生,一作矞申,号让先,又号窳龛,杭州人。

  钟以敬生于一个儒商家庭,祖上经商致富。因此他从小就成长在优裕的环境中,受到了良好教育。

  钟以敬童年异常聪慧,读经书过目不忘。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继承自己衣钵,可他对书画、金石兴趣浓厚。其时正值浙派篆刻风靡杭城,读书人家家篆籀,人人操刀。他临遍了所能搜集到的夏商周鼎彝铭文、秦汉晋碑碣和瓦当砖记及李斯、蔡邕手迹,又特别对《天发神谶碑》下了苦功。刻印他先从西泠八家的黄易、奚冈入手,再学赵次闲、陈秋堂、赵之谦的印风。经反复摹刻,到弱冠之年的他已能得诸前辈的神髓。《竹人续录》《广印人传》 称他“刻印宗浙派者,当推巨擘,刻竹亦精雅,摹金文者更胜。”

  出现巨大变化是在他往上海求发展之后。

  清末民初的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商都,它的繁荣为各地到沪发展的书画家提供了机会。但是十里洋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充满诱惑,处处陷阱。出身官家的钟以敬年轻,不懂稼穑艰辛,喜甩“少爷派头”。他很快被一些酒肉之徒盯上。在他们引诱下,他逛窑子、捧戏子、上酒楼、下赌场,纵情声色,挥金如土。他们还设局骗他钱财。不消几年,偌大一份家产被他败个精光,酒肉朋友离他而去,最后他只能寄居在寺庙中,靠和尚施舍才不至挨饿。此刻他才感到世态炎凉,自己荒唐,顿生悔意。为此他给自己起别号“窳龛”,“窳”是“粗劣、坏”的意思。他内心的悔恨尽在不言之中。

  金石鉴赏家、《竹人续录》 作者兼同乡褚德彝怜其遇人不淑,惜其才华,与汤勉斋一起往寺庙去看望钟以敬,劝他重新操刀,刻印刻竹,养活自己。褚德彝替他租房安顿好,又去各大扇庄为他挂牌揽刻件,就此他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奢靡荒诞远去,他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冲切剔刓,潜心创作,并迸发出不绝才思,总结从艺感悟。他给艺坛留下了《篆刻约言》《窳龛留痕》《印储》三本书,成就了清末民初的名家地位。
有人会问,为什么介绍这样一个放荡不羁的败家子?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譬如海派四杰之一的蒲华(1830年-1911年)也是一位落拓、狂放的画家。他卖画所得常用来买醉和买欢。他就是用出入酒楼和青楼等不拘礼教的举动来嘲弄伪善的封建道学家,显露自己的真性情。人们看重他作品的笔意奔放、元气淋漓、个性张扬,谁会计较他的放荡呢?

  笔者不由想起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话:“把从私人生活角度对伟人所作的道德评价,代替从历史所作的历史评价,是不适当的。”这一经典名句为本文作了最好的诠释。

  本文介绍的扇骨为浪子回头后所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尽管把玩有所磨损,但神韵犹存。想当初刚刻成还不知怎样精彩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钟以敬刻竹扇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