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从匾额“乐琴书”说傅山

时间:2018/3/2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这块木匾“乐琴书”(见图),是大漆书写后描金的旧物。此匾文字行楷舒缓,矫捷遒劲,气韵生动,一看便知是出自高逸人之手。

  题匾者傅山(1606—1684),书法大家也,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奇峰,被称为“清初六大师”,同时代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傅山工书画,他认为“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也给了后来的艺术家很多启示。

  崇祯十六年(1643),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未几,李自成起义军进发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辗转于平定嘉山。不久,起义军、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抗,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

  清军入关建都北京之初,全国抗清之潮此伏彼起,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王朝匡复明室,并积极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积蓄力量,初定于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五日从河南武安五汲镇起义,向北发展势力。然而,机事不密,傅山被捕。羁拘期间,面对严刑逼供,傅山坚不实供。一年之后,清廷不得傅山口供,遂以“傅山的确诬报,相应释宥”的判语,将他释放。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拒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他仍自称布衣,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气节。

  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从匾额“乐琴书”说傅山-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