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俯仰之间得“飞鸿”

时间:2018/6/2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廖文伟/湖南长沙


图1

  1996年冬日,我已在收藏路上摸索了些时日,集市亦搬到建筑工人俱乐部二楼了。那个周末遇上望城黄金乡古玩商人王迟,他笑吟吟地招呼我,一边从棉大衣口袋中摸出块“石头”递过来。

图2

图3

  先说与王迟相识的故事吧。一年前,他摊位左侧摊位上的一口大罐引起了我的兴趣。大罐高四五十厘米,造型周正,纹饰丰满,色彩艳丽,怎么看怎么漂亮。在地摊阵中走了一周,大罐的引力又将我拖回到它跟前,心痒痒的就想买。那摊主早已看在眼里,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货卖识家,看来你是行家,知道这是好东西。”他笑嘻嘻的,将大罐兜了个转,又说:“找不到第二件的。”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是好东西”,他一恭维,飘飘然了,也就自当是“知道这是好东西”了,决心要买。他开口8000元,少一分不卖。那年月,8000元顶得上现时的80000元,讨价还价,5000元成交。

  抱了大罐刚离开摊位十来步,两三人拦着要“学习学习”,看了一会,他们摇头了,一个对另一个说:“作旧,砂纸磨擦的痕迹都看得见……”

  我惊出一头冷汗,再看大罐,果然到处可辨方向相同的痕印,作旧无疑。我回头找那摊主退货,就是这个王迟,他就是这样笑吟吟的在一旁帮那摊主说话:“自己挑自己选的,他又没有强迫你买,退什么货哩,交学费吧!”

  后来,我知道帮腔的摊主叫王迟,曾因盗墓坐过几年牢。我开始三思而后行了,加紧地学习古玩鉴赏知识。那大罐,我摆在显眼之处,当教材!

  话说王迟从棉大衣口袋中摸出块“石头”递过来。

  “好像是个明代的石头章子,你是文化人,喜欢吗?”他说:“好多字我都不认识……”

  边款为行草,的确不好认。原来竟是篆刻艺术鼻祖、明代嘉靖年国子监祭酒文彭的石章,印面篆刻“飞鸿”(图1)二字,边款“嘉靖四十一年(1562),岁在壬戌季春之初,雨窗焚香,关仍未破,呼奴取石,一作汉章。长洲三桥居士文彭篆于天目山琴堂之中”。用的是文彭惯用的双刀浅刻行楷,奏刀之浅,连飞丝牵白都几被岁月舔偎摩挲殆尽。但笔势飘逸,刀路流畅,非常人所能。边款全为繁体行草,印面为篆刻,难怪王迟只认得一部分。印面篆刻“飞鸿”尤有文彭特色,与沙孟海认定为文彭真迹的“寿承氏”(图2)、“文彭之印”(图3)两印风格一致,市上偶见的所谓文彭篆刻印章不可同日而语!

  印石些有伤损,但包浆温莹熟润,色如蒸栗,三百度春秋留给它的古色旧气,三朝两夕是做不出来的……

  见我神情专注,王迟说起了“飞鸿”印的来处,说是“文革”期间湘军名将李朝斌墓地遭捣毁,一个守墓人捡的。王迟并不看重“明代的闲章”,600元,“飞鸿”印易主。

  此后,有关媒体对此做了相关的评介和报道,此石章还入编湖南《民间藏珍》。

  后来,西泠印社会员、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老先生连连说好,爱不释手,欣然奏刀,在印侧留下“文彭大师刻飞鸿白文印极工,乙酉春月,八十翁李立眼福”。

  嘉德拍卖公司2003年秋拍名家印章,文彭“时还读我书”印众人瞩目,22万元成交。

  王迟“帮着”我输了大罐,却在他手上赢了文彭石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俯仰之间得“飞鸿”-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