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天来堂◆你可以在西周金文里找到你想要的书法味道

时间:2018/12/31 文章来源:天来堂

  大家都知道,青铜器铭文多为记功颂德之言,传子孙万代之事,其性质是郑重庄严的,在书风上的体现,则是使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用笔日趋均匀,结体日趋端正,章法日趋整齐。这是功用目的作用于书法,而造成了书体在形态、风格上的演变。

  这种变化在西周早期金文中已见端倪,一些青铜器铭文的手写体用笔形态比殷商时的作品有所减弱,尤其是在章法上出现了纵横井然的格局,于是字的大小也趋干均匀。

  如《大孟鼎》、《庚底自》等。这一发展趋势经中期的《墙盘》、晚期的《锐季子白盘》等,而下接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公簋》、《石鼓文》等,发展到规整之极,以至秦刻石小篆体貌的最终形成。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那么全面和系统,但就风格而言,你是可以在西周金文里找到你想要的书法味道的!听书思和您说说。

  率朴。

  如中期的《九年卫鼎》(恭王时器。铭文195字)、《禹鼎》(厉王时器.铭文20行,205字)等。这一类书法作品,在章法t皆无字距,行距也时松时紧,不加约束.结体大小悬殊,修短相杂,险正互托,随势生姿。

  用笔则以随势运行,圆浑流畅为基本特点。如同类相较。《九年卫鼎》结体尤为奇诡,妙趣横生。《禹鼎》用笔则显得生拙厚重。

  壮丽。

  如《大克鼎》(孝王时器。铭文28行,290字)、《毛公鼎》《宜王时器。铭文32行,497字.为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一件)。这一类作品体格壮实而不笨拙,用笔圆厚而含灵秀,章法茂整而富变化。欣赏之中,可感受到一种英俊豪迈的气度与风神。两相比较,《大克鼎》尤显得笔势圆润,章法七前段有界格,往后又逐渐模糊而消失(制范时抹去),而字井非规整地置于界格内.或偏上,或偏下,或靠左,或近右,甚而至于逼边.又平添了几分别趣。

  精巧。

  如《墙盘》(恭王时器。铭文18行,284字)、《颂鼎》(宜王时器。铭文15行,151字)等。这一类作品,用笔精到,粗细适中而圆润挺劲.结体于均衡中求变化,富于节律美。而章法大致齐整又略见高低错落。似乎周人对形式美的高度理解和认识恰到好处地在这一类作品中得已体现。比较而言,《墙盘》因其用笔和结体、章法均表现得轻松、流畅,有超逸之风韵。《颂鼎》则因其用笔、结体比较严谨,而显得典雅。

  空灵。

  如《四年痰盏》(孝王时器。时器。铭文8行.共110字)等。这一类作品章法井然,但又不甚匀齐,铭文6行,共62字)、《拢季子白盘》(宜王字距、行距尤为疏阔,似乎即为五代杨凝式却《韭花帖》和明代策其昌章法格式的远祖.结体窝端庄干爽朗的笔势之中。笔调清新、秀润。整体上呈现出幽雅深远的意境。

  潇洒。

  如《痰钟》(孝王时器。铭文103字)、《散氏盘》(图5厉王时器。铭文19行.350字)等。这一类作品笔势流畅,体态开张、疏朗,神采悠扬,似洒脱无拘,却又十分和谐。妙在以势领形,万变不失整体。

  《痰钟》铭文有阳线界格。字字在格中,又似乎不受其约束,多处出格,字与字间上下笔势流畅。界格对铭文书法起了装饰、陪衬的作用,丰富了章法.增添了情趣,却又不伤笔势气韵。《痰钟》秀健俊巧,而《散氏盘》则圆浑朴拙,为清代以来书家所重。

  文字转载,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天来堂◆你可以在西周金文里找到你想要的书法味道-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