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邓散木自刻肖像印轶事

时间:2020/3/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马洪/吉林长春


邓散木自刻肖像印

  肖形印是篆刻艺术的一个种类,其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代晚期。早期肖形印,多刻神灵、动物,汉代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肖形印,所刻人物大都只是身形的轮廓,很少见到有刻局部头像的;自元代开始出现头像印,然实物资料仅见一枚“二人连头印”。

邓散木刻寿山石兽钮印章

邓散木篆书屏轴

邓散木、郑午昌1944年作《清秋野望·书法》成扇

  印章刻制人物头像,且细化到五官俱全、眉眼毕肖,是从近现代开始流行的,其中来楚生、张耕源是刻制肖形印的高手,但基本都是篆刻家为他人造像,而如邓散木这样为本人刻肖像的,搜索资料,尚未看到二例。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原名菊初,学名士杰,早年署名邓铁、钝铁,又号粪翁、无恙、厕简子,其别署甚多,有天祸且蕖子、楚狂人、虚木、天乎、郁青道人、无外居士、海畔逐臭之夫等,晚年因血管堵塞截去左下肢,再号“一足”“夔”。

  邓散木诸艺皆能,斋馆名为三长两短,三长者即书法、篆刻、作诗。治印师从虞山派传人赵古泥,得其真髓,而进一步强化刀味和形式感。平生著述甚丰,篆刻专著有《粪翁印稿》《一足印稿》《篆刻学》《邓散木印集》《邓散木印存精粹》等传世。据有关资料记载,邓散木性格孤怪倔傲,偶有不经之举,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个人书画展,竟以厕间拭臀之纸制作请柬,令人啼笑皆非。

  这枚邓散木自刻肖像印,以朱文线条刻制,用刀爽劲,抓住脸部的主要特征,不作过多细节的刻画,省略眼镜片后的双眸,略带几分漫画式幽默的意趣。从此形象看,蓄短发、分头,未留胡须,应为其中年的相貌,拿邓散木的影像作对比,与他本人还是比较相像的,猜测应是模拟照片而刻。邓散木在印石上为自己造像,似同画家们作自画像,其动机,据心理学分析,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和关心。

  邓散木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收藏在邓散木艺术陈列馆,该馆不设在他的故乡上海或晚年他的居住地北京,而处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这或许令人有些不解。事因大概是,1983年邓散木的夫人张建权女士,打算将邓散木的艺术遗产捐献给国家永久保存,联系多地文化部门而未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黑龙江省则十分看重邓散木这份艺术遗产的宝贵价值和文化意义,决定收藏,并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内专门设立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就这样,邓散木的大部分艺术遗作便落户于此地。经过三年的整理和陈列布置,馆名由启功题写,1986年陈列馆隆重开幕,展出邓散木生前创作的书法、篆刻、绘画、诗词及学术著作,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邓散木的篆刻出名较早,门下弟子众多,在较长一段时期,备受推崇,甚至将他与齐白石列为一个水准等级,印坛流行“北齐南邓”之说。据说在日本篆刻界,受到崇拜的中国近现代篆刻家,除了吴昌硕就是邓散木,不少日本印人模仿邓散木的印风。然而,近三十年来印坛反思,重新梳理、定位印人的艺术成就,遂尔出现批评邓散木的声音,主要认为他的印作在章法上图案化、装饰化倾向严重,刻意经营印面的形式感,流于习气,有失古朴天真之趣。其中非议较重的,当属邓散木的同乡晚辈、当代篆刻名家徐正濂,在其《诗屑与印屑》一书中云:“邓散木属于我看不懂的篆刻家,他刻印并未越出乃师赵古泥的范畴,他只是擅长用放大镜,夸张了赵古泥在章法、篆法上的特点,并没有太深刻的秦汉和明清流派的痕迹”。邓散木的篆刻渐被冷落。

  从学术层面上探讨邓散木的篆刻艺术,褒贬抑扬,存在各种观点都属正常。其实,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不可能没有缺陷、获得一致的赞誉,吴昌硕不是被指出,临写石鼓文有耸肩塌背之弊,刻印“村气满纸”,率野犷悍;齐白石山水画也遭“野狐禅”之讥讽,刊石粗鄙不堪,是一种异端。邓散木亦然。

  印石上的邓散木肖像,嘴角上翘,面呈笑意,对于其身后的种种是非评价,似乎并不在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邓散木自刻肖像印轶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