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

上一页
1/32页 共933

看不懂抽象艺术?这里有一篇初级鉴赏法则

时间:2019/8/20 文章来源:萌艺术

  引言

  被誉为帝都美术馆颜值担当的「松美术馆」,目前正在举办名为“Abstraction(s)隐形于色”的抽象艺术群展。小编被那张清淡的海报和美术馆仙风道骨的园林吸引,在利奇马刚刚离开北京的第一天,品味了这次关于色彩的视觉盛宴。

  (花絮:第一次探访松美术馆低估了它的颜值,进园子的一刹那,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的草坪和形态各异的松树惊艳到。不远处的几个白色建筑卧在绿油油的草坪上,跟台风过后的北京蓝天相衬,恍惚像来了京都的某个公园。)

  △松美术馆实景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一共展示了13位艺术家的作品,与主题里“色”切题,展出的作品将色彩作为表现对象。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跨度近七十岁,每件作品背后都有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子。

  如果你喜欢玩“色”,对色彩有天生的敏感,即使不懂抽象艺术,也会非常享受这次的艺术展。

△本次参展艺术家名录

  鉴赏法则一:多了解创作背景

  进入美术馆正厅,迎面的作品是《无题(平面)》。这件作品是本次群展中最年轻的艺术家 Alex Israel(亚历克斯·伊斯雷尔)的作品。

  (小编曾经误以为这是为展览做的墙面装饰,没想到竟是作品之一。)

△《无题(平面)》,Alex Israel

  Alex本次还有另外一件作品展出,也叫《无题(平面)》。这两件作品的灵感来自洛杉矶建筑和城市景观,让人联想到抽象的落日

  △《无题(平面)》,Alex Israel

  单纯从视觉的角度看,这两件作品只是单纯的渐变色块,但是在艺术家眼里,作品包含了自己生活过的城市的记忆

  △洛杉矶的日落,与Alex作品的色调基本一致

  Alex是好莱坞造星与流行文化的经历者,他把自己对流行文化、明星崇拜、快餐消费等的理解,用挂着霓虹色料的画板进行演绎。作品在几个重复的形状上不断变幻色彩,用光鲜的外形、艳丽的色彩等来讽刺明星效应、娱乐过度消费、快餐式文化等当代社会现象。

  上面这些介绍,单纯凭肉眼看,真的完全get不到艺术家的点。

  为什么说欣赏抽象艺术需要结合作品背后的时代和艺术家本人的经历?因为目光所及的只是作品的一部分,想要跟艺术家共情,需要花时间去了解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背后的故事

  鉴赏法则二:尝试理解创作方式

  再来看韩国艺术家河钟贤的三件作品《联合17-303》《联合17-401》《接合17-301》 。

  三个纯色的巨型画布,画布上均匀分布着底色,底色上是颜料刷过的痕迹,线条凹凸感非常明显。

  △河钟贤系列作品

  这三幅作品的创作故事是这样:艺术家将颜料厚厚地涂在麻布背面,然后一直按压,直至颜料渗透至另一面。这种花大力气和时间创作方法叫背压法。

  仔细看,颜料在麻布上被挤压出来的痕迹同时保留了颜色和麻布二者的质感

  △河钟贤系列作品表面的肌理

  河钟贤利用纯色,通过画作深入的冥想,省思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如果你面对作品毫无感觉,了解一下“背压法”也蛮有趣。

  △Turi Simeti作品

  喜欢用纯色表达抽象艺术的还有Turi Simeti(图里·斯梅蒂)。

  Simeti的每张画布都只呈现一种颜色,画布下面分布着椭圆形的木桩,与最外一层紧绷的麻布相互作用,呈现出像浮雕一样的效果。不同的作品中椭圆形数量和位置会有变化

  △Turi Simeti作品

  △Turi Simeti作品

  Simeti强调艺术品的物理存在,探索在单色和触觉画布表面上与光线创建的形状。

△Turi Simeti作品细节:木桩与绷紧的画布之间产生的“浮雕”

  Mark Hagen(马克·哈根)的作品跟河钟贤的作品创作手法相似,都是按压颜料使其透过麻布,但是Mark在麻布下面垫了玻璃板和几何形状切割的瓷砖,待颜料干透后将画布取出,得到一副布满几何图案的作品。

  △《未命名(酞菁绿)》,Mark Hagen作品

  △Mark Hagen作品细节:在玻璃上按压过的痕迹

  △Mark Hagen作品

  鉴赏法则三:看不懂无需楞懂

  美术馆二楼这一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从远处就能看到三个巨大无比的眼影/腮红盘挂在墙上。这是Sylvie Fleury(西尔维·夫拉里)的彩妆系列作品。通过这些巨大的彩妆盘,艺术家对化妆品及时尚消费背后的欲望与权利结构提出了质疑

△《玫珂菲腮红盘》,Sylvie Fleury

△《轻柔透纱胭脂(肤色)》,Sylvie Fleury

    这三幅作品是这次群展中唯三不那么“抽象”的,借鉴了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并把眼影和腮红的质地做得跟实物几乎一致。

  △眼影盘中闪闪发光的金粉,非常逼真

  看不懂怎么办?只要你觉得这件作品看着“舒服”,让你觉得有美感,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

  鉴赏法则四:沉浸在作品中

  这次的展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作品叫《樱桃》。

  首先你要先通过一个暗室,工作人员会引导你在一片漆黑的走廊里行走,直到你几次碰壁后踉跄着来到一间同样漆黑但是闪着红色投影的房间——你眼前有一个暗红色的方块。视线前方参观者的剪影会与暗红色方块结合成不同的画面。

  这个作品由大热的艺术家James Turrell(詹姆斯·特瑞尔)创作,他利用光线和空间向观众展现人类感知的极限和视觉奇迹。

  △《樱桃》,James Turrell

  如果你持续在这间暗室里面盯着这个红色的屏幕,时间久一点会发现屏幕出现了幻影。别担心,这是视神经在光线和颜色面前制造的假象。

  “光”是James重要的创作素材。本次群展他的另外一组作品也借助了投影,是作于1990年的蚀刻凹版画“第一束光”系列。在一个光线较弱的空间里,艺术家利用角投影在纸上投射出不同的几何体形状。

△第一光束系列,James Turrell

  你觉得看到的是画?还是一束光?这种沉浸在作品中的思索,比理解作品本身更有意义

  跟作品互动起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松美术馆的“清淡”,让这些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皆“在此隐形”。英文主题Abstraction(s)单词后缀的“s”别有深意:策展人Nicolas Trembley(尼古拉斯·特瑞布雷)希望借由“群展”与“复数”表达抽象的多种表达方式和含义

  一起来欣赏其他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吧~

△Günther F?rg(君特·福尔格)绘画作品

△Günther Frg(君特·福尔格)雕塑及绘画作品。在福尔格晚期的作品中,网格变得愈加随意,甚至让位于近似涂鸦的色块堆砌

△《无题》,Günther Frg(君特·福尔格)

  △《无题》,Anselm Reyle(安瑟姆·雷尔)。亚克力罩子里面的装置看上去像软趴趴的锡箔纸,但是实物的材质非常坚硬

△《贝詹姆特》,John M Armleder(约翰·M·阿姆利德)。画面的颜色是“泼”上去的,又被称为“倾倒绘画”。他在垂直或水平放置的画布上随意倾倒颜料,然后用各种前卫材料(如亮片或汽车喷漆)加以混合。艺术家会根据不同城市对作品做地域化调整,比如北京这次他选用了亮闪闪的派对帘子分隔油画

△《张力》,John M Armleder(约翰·M·阿姆利德)。这是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灵感来自街头的花店。花瓶里摆放的是鲜花,需要随时更换保证新鲜

△《货币战争-新和旧的10元人民币》,徐渠。作品将人民币上的防伪纹放大,并进行了艺术创作。徐渠将全球各地纸币上的图案细节转换为多彩的抽象构图,蕴含了文化和金融的双重意义

△《无题(马提尼克岛系列)》,Vivian Springford(维维安·斯普林福德)。Vivian Springford,本次群展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作品受中国书法、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无题(灰色的天气)》 ,Jean-Baptiste Bernadet(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

△《水滴》,金昌烈。当日偶遇尚雯婕在松美术馆做艺术分享沙龙,她背后这幅画即是作品《水滴》

  △《水滴》,金昌烈。画布上的水滴是画上去的。画上去的。画上去的。(我为什么要重复三遍?)

  本次探展特别感谢艺术头条和OPPO校园的邀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看不懂抽象艺术?这里有一篇初级鉴赏法则-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