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17

“钱币文化”之漫谈青蚨之钱

时间:2017/10/1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姚旭东/上海


图1

  随着货币广泛地应用,就必然要出现一些在观念形态上反映货币的东西,今人通常称之为“钱币文化”。那些被纳入“钱币文化”范围的东西的发展,大抵是比钱币本身的发展要迟的。东汉至隋这一历史时期中,与钱币联系的神话传说、民俗等有比较突出的发展。如刘安在《淮南子·万毕术》中“青蚨还钱”注:“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复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也。” 所以有“青蚨还钱”之说。

图2

图5

图6

  因以“青蚨”称钱,这就等于说,谁有了用青蚨母子血涂的钱,谁就有永远花不完的钱,该是何等的诱人!大约这一神话太有诱惑力,人们便把这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称作“青蚨飞去复飞来”,把传说中飞来的青蚨钱,称作“神钱”。传说古人既能如是生钱,青蚨一精灵焉能不绝迹于世!黄廷法《浮生拾慧》之精灵篇中,因此有青蚨一诗言曰:“称量江河湖海水,浓莫浓兮血肉缘。青蚨灵性遭荼毒,从此人间难敛钱。”

  而随着钱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逐渐普遍,随着关于钱币的传说的增多,西汉时期人们开始有了佩钱的习惯。由此在东汉以后衍生出一类非流通钱币,后世称为民俗钱,这类钱上通常铸有吉语或表示心愿的文字。东汉至隋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宗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宗教思想的泛滥,在钱币上也有反映,这就是出现了“厌胜钱”。所谓“厌胜”,就是驱魔辟邪的意思。厌胜钱就是专用来驱魔辟邪的佩钱或冥钱,厌胜钱上有的铸有图案,开了后世花钱之先河。这其中就可见到青蚨的身影。如图1、2所示这枚铜钱,直径32.5毫米,厚2.4毫米,穿口7.5毫米,重15.1克,大钱制作规整、图案精美、文字俊秀、一气呵成、立体感特别强,美不可言。正面一个携带金钱的吉祥蝙幅从天而降,下缘是祥云图纹,中心“报国寺宝”四个汉字,俊秀、飘逸,钱币削去三分之一,从而使得吉祥物生动、得体、富有立体感;背面为“发财多蚨”四字,周正的宽缘表面有三个展翅飞翔的青蚨及寺庙的法轮纹饰。由于国内名为报国寺的庙宇佛堂实在太多,著名的就有北京报国寺、峨眉山报国寺、苏州报国寺等等,不胜枚举,所以难以判定此钱究竟出自哪座报国寺。至于年代,有认为是唐朝、宋朝,亦有方家认定为清乾隆时期官铸的大铜钱。但以钱币的铸造工艺与风格来看,应为明清时期所铸。

  图3、4所示是民国初期北洋时代在四川铸造的铜币,因为铸造精美,且以马和兰花为常见的正反面图案,泉界称为马兰钱,是当地的军阀们作为婚嫁、祝寿、乔迁、奖赏的赠送品,因此每次铸造数量不多。此钱正面就是先前提到的神话传说中“青蚨飞去复飞来”, 称作“神钱”的东西:一只展翅的大青蚨,中间为穿孔;背面是盛开的芙蓉花,相传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花,成都因而被称为芙蓉城,因此可知此钱的产地是成都。马兰钱在当时市面上,可按其直径大小,与50文、100文、200文同等流通,成为无面值的货币。但是在流通的瞬间,就被人们收藏了起来,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也是今天所见马兰钱品相相对较好的原因。

  而在清朝末年的19世纪,有一种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的铜制币式纽扣,这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这种纽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国民众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追求工业革命带来新的时尚有关。铜制币式纽扣的造型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图5、6所示是一枚由广丰洋行公司铸造的“铜纽扣”,正面是六只翩翩飞舞的大小青蚨,反面的上下为“广丰”文字,左边是太极符号,右边是一颗中有小孔的五芒星。中间本来有的纽扣铜环后来被掰掉了。因为此种纽扣的大小分量与当时流通的当十文铜板完全一致,所以掰下纽扣环后可以当铜板使用,这也是后代逢到乱世而变穷了的结果。

  铜制币式纽扣是近代工业产品与传统审美形式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它从清中期传入我国到民国初年退出使用,其间只有半个多世纪。作为旧时民间的一种生活用品,它形制独特、造型精美、选题传统、做工精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铜币式纽扣由国外传入,继而在国内流行和本土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纽扣从作坊式全手工生产进入到由工厂经机器冲压、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的新阶段。铜币式纽扣和金属机制币等一批西方先进的工业产品和它们的制造技术同在19世纪后半叶我国久闭渐开的国门缝隙中,为国人带来西方工业文明的一缕阳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钱币文化”之漫谈青蚨之钱-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