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清中期黄花梨嵌龙云纹玳瑁笔筒

时间:2018/4/1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许满贵/河南邓州


图1

  这件清中期黄花梨嵌龙云纹玳瑁笔筒,高13.8、口径12、壁厚1.2厘米,重约500克;口、底相若,呈筒状,腰部微束有收分,口沿处指甲圆突起。笔筒通体色呈棕红色,光亮温润,纹理清晰,虎斑纹、狸斑、鬼脸纹相间,玉质感极强,包浆开门。更为养眼的是,雕刻艺术大师精心仿唐代宝相花菱镜形制,挖去笔筒腰部木质,以镂空雕技法镶嵌玳瑁甲。正面(图1)、背面(图2)均饰龙云纹图案,分别嵌饰玲珑剔透、神态各异的5条小龙,大小约3.3-3.5厘米;龙角、龙须、龙鳞、龙爪、龙尾,细若发丝,臻密传神,灵动飞翔在云纹间;龙、云纹外沿,以天然暗褐色、乳黄色半透明体玳瑁甲,镶嵌宝相花边框。平底部、活装的圆棋子状木心失(图3)。整体观之,雕工精细,独具匠心,彰显筒体华贵庄严的艺术功效。

图2

图3

  玳瑁是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象征,深受历代皇室贵族、富豪人家、文人雅士乃至广大民众的喜爱。

  战国时期,玳瑁饰品已是很普遍的男子饰品;《孔雀东南飞》诗句云“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可知东汉也有玳瑁饰品。三国时期的瓷器就有虎皮玳瑁釉;《佛说陀罗尼集经》:“其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珍珠四珊瑚五玳瑁六水晶七琉璃”,为佛教密宗的七宝之一。唐代玳瑁曾用于制造钱币“开元通宝”,西安法门寺真身宝塔藏宫出土的“开元通宝”币,全世界仅有13枚。大唐皇帝将玳瑁制成钱币,供养佛指舍利,寓意丰富。唐太宗《帝京篇》之九:“罗綺昭阳殿,芬芳瑇瑁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盛宴,称“玳筵”;武则天曾使用过玳瑁手镯和耳环等;画有玳瑁斑纹的屋梁,称“玳梁”,李商隐《谑柳》诗“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南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卷十七载:“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玳瑁每斤一百八十贯文钱”(注:一贯一千文钱)。由此可见宋代玳瑁价格不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歌伎董小宛,遗留下来的玳瑁桃花扇,为稀世孤品;慈禧太后生前用过的玳瑁梳子、扇把、发卡,以及宫中嫔妃所戴的玳瑁嵌宝石指甲套,今天在博物馆中仍能看到。

  玳瑁,古名瑁、文甲,别名十三鳞、蝳蝐、瑇玳、明玳瑁、千年龟,简称玳。玳瑁是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历代渔民把玳瑁当作“护身宝”,认为能“避邪驱瘴”,今已禁止捕猎。玳瑁甲鳞片,质地晶莹剔透,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柔和明亮,用它制成的工艺饰品光彩夺目,宝气华盛,品位高贵典雅,被誉为“海洋瑰宝”。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鳞甲的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呈鲜艳的黄褐色。玳瑁甲作饰品的原料取自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甲长10至20厘米不等,厚1.5至3毫米。玳瑁边缘较薄,中央稍厚,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29克。玳瑁表面花纹红黑透明黄夹杂的半透明体花斑,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玳瑁饰品易蛀,其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玳瑁无气味,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企收藏鉴别者,记其要旨,辨其真伪。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中期黄花梨嵌龙云纹玳瑁笔筒-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