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古印谱编辑与收藏中的汪启淑

时间:2018/6/1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陈振濂


清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部分

  汪启淑为安徽歙县人,久居杭州,自称“印癖先生”,与厉鹗、杭世骏等过从甚密。在篆刻艺术圈则有林皋、丁敬、黄易、吴麐、董洵、张燕昌、桂馥、程瑶田、汪士慎、潘西凤等切磋风雅,出入浙派篆刻西泠诸家和扬州八怪之间,更藉家族经商而富,遂捐官,初为户部员外郎,迁工部都水司郎中、兵部郎中。因是捐官,貌似并不全力以赴,是否真到职视事亦未可知,但毕生兴趣在印章一道,却是有目共睹的。

  最难得的是,汪启淑堪称是自古以来最专业的印谱编辑收藏家。过去我们看收藏印谱,或是金石学家收藏古玺印以便文史学术研究,或是篆刻创作家收集印谱以求前贤名家印蜕临摹把玩;而像汪启淑这样不刻印,只痴迷于印章收藏,且以大量编谱行世而得名的例子实在罕见。前无古人是肯定的,后无来者也不为过言。陈介祺号为“万印楼”,辑《十钟山房印举》,藏印7000余方,但他以收藏“毛公鼎”等重鼎大器在学林煊赫一时,终究还是先为金石学大家,兼及嗜玩古印,与汪启淑显然还不是一个路数。

  汪启淑一生编印谱无数,可举的如《讱庵集古印存》《汉铜印原》《汉铜印丛》《退斋印类》;甚至还有为了便于随身携带即时赏玩的袖珍本印谱(如《锦囊印林》)等各种新意迭出的印谱,约有成谱60余种,这个数量在历史上首屈一指。而作为专业的印谱编辑家,他甚至还为他人之不能为:比如,当时大多数人编印谱,是收藏收集到哪些古印即编出什么样的印谱;而汪氏还主动邀约在世篆刻家命题创作,先请知名篆刻家刻出新印三千方,再以这批宏大的时人新作辑成《飞鸿堂印谱》。清中叶以前的杭州,“飞鸿堂”又是浙籍名士诗客的荟萃之所,汪启淑甚至专门提供衣食生活条件,供养篆刻家门客以集中刻印。比如篆刻家周芬,居于飞鸿堂,为刻印章达176方;强行健被汪氏聘请来校勘书籍,又善刻印,亦有印作57方之多;今检《飞鸿堂印谱》均可查得。

  这样的举措是无可比拟的——既是汇集乾隆一代时人名手纂成印谱;所收印章又是专门为编印谱而作,目的性很强,还是专题专人创作。在中国古代印谱史中,这样的集当代名家之作、专为印谱编钤之作、还是指定内容之作,数量又多达3500方,规模体量皆无与伦比。谓为专业印谱家第一之“创始记录”,不为过言。

  更有意思的是,汪启淑家藏书宏富。于是他在编辑《飞鸿堂印谱》的同时,还编纂刻刊了一部《飞鸿堂印人传》,为同时的篆刻名家同好立传,留下了乾隆时期篆刻家们活动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并与印谱同时刊刻面世。后因清初周亮工有《印人传》,《飞鸿堂印人传》在年代上正续其后,于是有人将《飞鸿堂印人传》易名为《续印人传》以衔接于清初周亮工《印人传》之后,配套使用。今之坊间刻书,不知有《飞鸿堂印人传》而只知有《续印人传》矣!

  为同时代篆刻家立传,又是一谱一传对应配套,还与前人同类著作配套相接,以这样的做派来看汪启淑,谁谓他不是古代印谱史上的第一人?

  汪启淑家的藏书极富,由其子汪庚编有《开万楼藏书目》,后散落坊间店肆,有记载是在嘉庆十三年(1808),曾为杭州城隍山“集古斋”书铺购去。(陈振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印谱编辑与收藏中的汪启淑-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