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清晚期海派名家刘德六《果虫》扇面

时间:2018/7/1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刘德六(1806—1875),字子和,号藕花村外吏、松陵画隐、红梨馆主等。江苏吴江人。擅画花卉,出笔秀逸。在所居垂虹亭畔红梨花馆多植花草、果蔬,对花写照,即物取形,作品以花卉、禽鸟、虫草、蔬果为主,翎毛、草虫、蔬果逼真写实,意蕴丰富,鲜活生趣。尝于咸丰、同治年间寓居上海,鬻画为生,故被称为海上“近代六十名家”之一,为早期海派代表性画家。

  刘德六《果虫》扇面,纵18.1、横52厘米。纸本,设色。画面充分利用了扇面的形状,依扇形布局,空出两侧,一应景物集中于扇面中上部,显得比较集中。画面自右至左,依次绘有枝叶、花卉、梨、玉米、莲藕、蟠桃、杨梅等景物,一只蝴蝶自上飞入画面,似乎乏了,正欲在桃叶上停留下来。在一只硕大饱满的蟠桃上面,一只体型健硕的黑色天牛紧紧抓住蟠桃,正在恣意地啃噬着果实。扇面右侧款识:“乙卯年夏五月仿忘庵老人笔意于金粟香馆,刘德六”。乙卯年为清文宗咸丰五年,作者时年50岁。款识下方钤白文“德六之印”、朱文“子和”二印。刘德六的作品摹古较多,如花卉名家周之冕、陈淳、徐渭、唐寅、夏之鼎、恽寿平等人的作品,在前人笔意上又具自家面貌,这幅《果虫》扇面,就是摹仿清初花鸟画名家王武的作品而创作的。

  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如是翁、不山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王鏊六世孙。王武精于鉴赏,富于收藏,为清初院画名家,擅画花鸟,风格工整秀丽,被清初“四王”之首的王时敏誉为“近代写生,率有院气,独勤中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有《水仙湖石图》《菊花竹石图》《红杏白鸽图》《鸳鸯白鹭图》《松竹白头图》等作品传世,分别收藏于苏州市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处。对其作品,后世画家多有摹仿,如号称“沪上三熊”的张熊、任熊、朱熊等,都有仿忘庵花卉禽鸟笔意的作品传世。此画摹仿王武笔意,水墨没骨法绘蟠桃、杨梅等果实,既有周之冕、陆治意趣,又兼具王武钩花点叶的特色,又自出机抒,水墨渲染,秀丽多姿,设色清淡明雅,气韵生动,使画面生趣盎然,清润工细而又别开生面。作者刻意将不同季节成熟的蔬果集中在一起,既有树叶上的硕果,亦有置放一边的静物,更有水中淤泥深处的莲藕,手法各有不同,如莲藕的白描、蟠桃的晕染、花卉的浓烈。构图简洁,与细小弯曲的枝条相比,花卉、虫果均显得比例硕大夸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突出了主题。昆虫与果实一动一静,井然有序,蟠桃、杨梅、玉米、梨子的写实,与莲藕的虚写相结合,明暗反衬,形成相得益彰的虚实效果。作品具有强烈的写生意味,枝叶间的杨梅与熟透离枝掉落的杨梅,展示着生态环境中蔬果自然生长的一面,而刻意取横截面而白描的莲藕,则将莲藕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联想到“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的荷塘风情。用笔细腻秀逸,用勾勒法画花,以水墨点染叶子,画法兼工带写,青绿黄红相间,色彩鲜艳,盎然生气。蝴蝶、天牛等昆虫一正面一背面,翅翼、足爪、神态均刻画细致,富于神韵,栩栩如生。

  刘德六文学功底深厚,在他留下的众多传世作品上,题画诗比比皆是,且切合画意。“飞走何须翼,栖林漫自猜。小园蔬果熟,一日几回来。”这是刘德六的一件《花卉蔬果》册页(十二开)上的一首自题诗,道出了作者对花卉蔬果虫鸟的喜爱,已到了“一日几回来”的痴恋地步,也由此可见作者对蔬果虫鸟观察的细致入微。创作来源于生活,刘德六在创作上重视对物写生,力求神似,正是将创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才有了作者笔下意趣横生的蔬果作品,欣赏之余,不禁令人对原生态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憧憬之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晚期海派名家刘德六《果虫》扇面-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