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17

画境通幽话髡残

时间:2019/4/2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姚悦/安徽安庆


  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杰出画家,著名“四僧”之一(另三人为石涛、朱耷、弘仁),与石涛并尊“二石”。本姓刘,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髡残善书工诗,为人品善寡言,虽身患痼疾,然依旧于画道锲而不舍。平生交友慎,与大其数岁的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湖北孝昌县人,翰林院编修,官工部右侍郎,罢官后,居南京)交厚,常聚一起盘桓诗画。髡残四十三岁居南京大报恩寺,后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画宗宋元,平生最服膺王叔明(蒙)笔墨,浸淫尤深。画山水,设色淡赭,崇山叠翠,丘壑盈满,云烟枯润,一派山林气象。

  石溪道人于画严谨不苟,从不轻作。认为“崇山峻岭乃自然天成,画中笔墨决不可轻率为之……”道人常谓自己惭愧有三:“一叹这只脚疾,有阻平生阅尽天下名山,二叹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三叹双耳,未能记受智者教诲!”道人之言,真实不虚。然于诗文书画研究之道,乃过自谦,确也尝尽人间艰辛。程正揆《石溪小传》载曰:“甲申间避兵桃园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石溪道人身陷森林毒瘴不毛之地三月余,人受尽许多困苦,但也积累了丰富珍贵的写生素材,为其绘画笔墨之境,打下夯实根基!张庚《国朝画征录——髡残传》赞曰:“石溪工山水,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精湛,诚元人之胜慨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单“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之句所赞,窃以为,不为过。可喻评价之实。

  石溪道人《苍翠凌天图》轴(见图),纸本设色,尺寸80×40.5厘米,今藏南京博物院。道人是幅设色山水,几乎全用赭色调,茅舍及远山寺庙屋宇,略施淡淡花青,两色交融,立马形成一幅完美的浅绛山水。画中干笔皴擦而不失枯润,山峦茂密幽深乃墨见苍浑。远山清旷,山泉高挂,柴门半掩间,一高士正依几案远眺或沉思。看得出石溪道人对自己的这幅大作画的十分满意。乃写诗记曰:“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夕吹。飞泉悬树杪,清磬彻山陲。屋居摩崖立,花明倚硐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馀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雾气隐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自半天归。树古藤偏坠,秋深两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诗画写得奥境幽深,古意天成,让人如入梦幻!画中禅机四起,笔墨不二法门。董香光曰:画和禅理共旨,不然禅须悟,非工力使然,故元人论品格,宋人论气韵,品格可力学而至,气韵非妙悟则未能也。”香光所言,认为“禅”中所“悟”,乃画笔最高境界。而石溪道人在“画境”中,则认为“人品中融入画品”,“法古间开悟自然”。“倘若人品画品不高,尚很难悟出笔墨禅机。”

  石溪道人画得元人法,入王蒙笔墨最久。实则其笔墨并非为一家一法所囿。“元人野逸,三笔两笔,无笔不简,而意无穷,其法皆从北宋人画中来。”(宾老语)而宾虹先生则认为“弘仁、道济、石溪”三人同以画而享大名,同为三高僧,然风格笔墨各异,“弘仁清逸,石溪整严,石涛放纵。”而石溪道人“整严”之笔墨画风,当为其人品画品真实之赞。

  末了,引大儒周亮工《读画录》赞语:“髡残人品笔墨俱高人一头地……绘事高明,然轻不为人作。”一向秉性孤高的周亮工,在他眼中,几乎无人,而对于方外僧的石溪上人,无论其人品画学,内心都非常敬重和景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画境通幽话髡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