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乾隆款青花折枝花纹梅瓶

时间:2019/4/2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丽文/江苏镇江


图1

  梅瓶是中国古瓷中常见的一种造型,器型为小口、短颈、丰肩、腹部修长、平底或暗圈足的器物。民国许之衡《饮流斋瓷》:“梅瓶,口小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侧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梅瓶始见于唐代,宋时多见,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宋代梅瓶用于盛酒,已经从考古资料中得到印证,如镇江大港出土一件宋代陶梅瓶,瓶内盛满了酒,口上用封泥封了一层,当揭开封泥后,一阵酒香扑鼻而来。安徽六安县宋墓出土的瓷瓶上有“内酒”二字。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瓶上写“清沽美酒”,一瓶上写“醉香酒海”。这几件都说明了梅瓶的用途。另宋人赵德麟《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 兼云以酒器,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有学者考证,这种可装酒一斗,名为“酒经”的小口修腹瓷瓶,可能就是宋代人对梅瓶的称谓。

图2

  宋代的梅瓶为酒器,它的功用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明代有各式各样的梅瓶,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内收。梅瓶发展到清代,逐渐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已经不是宋元明用来装酒的器具了,成为生活陈设器。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青花折枝花纹梅瓶(图1),高35、口径6.8、底径13厘米。圆唇,小口,短颈,丰肩,肩部特别丰满,腹部往下渐收,足部微往外撇。底部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图2)。颈部为卷草纹,肩部为莲瓣纹,腹部为折枝梅纹和折枝石榴纹,近足部为蕉叶纹。构图丰满,结构严谨。此件梅瓶造型端庄挺拔,胎质洁白精细。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午瑞图》,图中描绘盛开的石榴花和蒲草叶,花插在一个梅瓶中,画中印“乾隆御览之宝”。由此可见此时梅瓶已经作为陈设器使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乾隆款青花折枝花纹梅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