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古玉清玩有远香

时间:2020/8/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廖文伟/湖南长沙


图1 隋唐早期玉兔小玉佩

  古玉是中华文明之树的一片绿叶,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

图2 明代和田白玉雕竹筏墨床

图3 明清时期竹木雕墨床

图8 清代白玉雕“蝶恋花”

图9 元明时期的“连(莲)年有余(鱼)”

图4 元代工字牌

图5 明代工字佩

图6 明末清初人物玉牌

图7 明末清初玉牌上的“牛毛纹”

  比如笔者曾经遇到的一枚隋至唐早期小玉佩,雕琢的是蟾宫玉兔(图1)。真正的玉雕小兔,最早见于5300年前的凌家滩文化,为剪影似片状,早于尧舜时期“嫦娥奔月”的故事。考古学家们说,从深土中走来的商周时期玉兔较多,剪影似片状,一般长3—5厘米,雕琢皆小巧简洁。考古学家们发现,秦汉时期出土玉兔多见于瓦当纹样,直到隋唐时期,田野考古才发现圆雕玉兔。

  而这枚佩饰小玉兔,呈稍稍隆起的扁平状,长5厘米,前肢前伸,后肢蹲屈,双眼前视,双耳贴背。这种扁平造型的小玉兔,介于剪影式片状雕刻和立体圆雕之间,应是剪影式玉兔与圆雕玉兔的过渡,比圆雕玉兔要早,比剪影式平面玉兔要晚。它周身无线条,立体效果和轮廓都由压地隐起工艺手法表现。玉兔前肢肘部和后肢膝盖处压地隐起四朵卷云,是秦汉时期的标志性纹饰。双眼由减地浮雕,口部有象鼻穿,刀笔简约,有汉八刀遗风。除却工艺的时代特征,玉兔包浆熟滑,温莹光润,染浓淡不一的斑片状黄褐色沁。二者叠加,表明玉兔来自隋唐以前或隋唐早期。

  嫦娥因为逄蒙要抢夺后羿的长生不老药,她担心坏人得逞,不得已而仓促吞服,岂料竟然飞升入月。于是,与嫦娥相伴的玉兔成了美丽的象征、善良的象征、长生不老的象征。宋代诗人朱敦儒说“月中玉兔日中鸦,随我度年华”,世人有什么理由不爱玉兔呢?

  再比如明代和田白玉雕竹筏墨床(图2),9根长竹捆扎成竹排,作水波形,竹节分明,圆润雅素。它旧气浓烈,莹白中清晰可见几乎平行的短小黄褐色“牛毛纹”,伴有渗入绺隙的黝黑沁色,它必定陪着松烟墨送走了许多个春花秋月,又在深土中度过了数不清的月黑风高,重见天日后,在岁月的惊涛骇浪中飘忽到今日。

  竹筏墨床与笔墨为伍,与纸砚相亲,它的主人,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竹报平安”的俗气的。作书绘画,寄“竹烟波月”之情趣,寓“丝竹陶写”之情怀,展“书功竹帛”之志向,生“竹罄南山”的高阔,哪里会逊色于“不可居无竹”的雅逸?

  墨床为搁墨文房小器,理当伴墨而生,但传世玉雕墨床只发现明代之物,创自何时终不可考。直到清代,墨床方跻身书田,言及乾隆年墨床精巧,不单为宫廷器重,亦广受文人青睐。只是墨床小巧,明清竹木雕墨床(图3)市上可见,玉雕墨床传世稀罕。

  小小竹筏墨床,从哪一段尘封的光阴中走来的?明代开始推崇梅兰竹菊四君子,清代康熙年间,广用竹节纹饰亦成嗜好。气色古旧香色如斯,竹筏墨床,理当是明末清初的遗珍。

  有一种古玉器,它不以精巧哗众,不以雕纹取宠,白玉制作的元代工字牌(图4)便是其中之一。

  工字牌方方正正,简单直白。古人施艺讲究“有图必有意”,工字形何意?专家学者们研究来研究去,结论是避邪,而且与两汉时期的司南佩形亦相近,意亦相同。于是,你不得不喜欢工字牌了,因为它是“万人敌”!

  更重要的是,考古发现工字牌两汉时期便有,且还与后来者造型基本一致,横竖两边压地,中间凸起,光素,粗朴无华。明清两代的工字牌大小不一,且镂雕纹饰,装饰性很强。王敬之先生所藏明代工字佩(图5),可谓精品,避邪恐怕是求其次了。

  这枚工字牌与两汉和大明大清时期的显然不同,通体光素无华,长宽各4.8厘米,大凡横竖,中间必打洼下凹。平面打洼工艺出现在红山文化,元明时期玉雕艺人常用,别有一种工艺特色。工字牌镂雕部位有明显线切割痕迹,整体土黄色沁,包浆润亮,莹莹生辉,清雅爽利。

  它蕴涵着历史文化,它彰显着岁月流年,皆为日精月华的凝聚,标识着它是明清以前玉雕艺人的作品。

  牛毛纹,是指古老玉器上丝缕状的棕褐色短小线条般的色沁。久而久之,如今成了古玉的代名词之一。

  玉器深埋地下,水溶液中的黄色三价铁离子会游离到玉上,沿着玉上几乎平行的高压应力痕渗入玉肌,天长地久,便形成牛毛似的棕褐色丝缕状色沁。凡身上出现牛毛纹的玉器,毫无疑义,至少是深埋地下五百年上下的古玉。

  背面篆刻“福寿绵绵”四字的明末清初人物玉牌(图6),是典型的牛毛纹器件,竖着欣赏,玉牌上的“牛毛”为黄褐色,长短仅为3毫米至6毫米上下,斜向平行,几乎没有杂乱无序的现象。突发奇想,横着看看如何?于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图7)的景象突兀眼前,“牛毛”竟似粼粼波光,又像满池塘的万千蝌蚪,美极妙极。当然,几百度春寒暑暖给它镀上的莹莹浆衣,它的幽明滋润,更是特别的招人喜爱,自是无须刻意赞美。

  牛毛纹是古玉的标识,难得仿效。图利者亦有仿制的,但“牛毛”或横七竖八,或过密过长,或沁色生硬,明眼人一眼便能识破。

  真正的牛毛纹古玉,整体皆染上淡淡的黄褐色泽,如烟似雾,宛如一支沧海桑田的小夜曲。

  清代白玉雕“蝶恋花”(图8)佩件,表现的又是另一种情趣。一只硕大的展着双翅的彩蝶,正翩翩飞舞在一朵盛开的鲜花前面。

  蝴蝶镂空雕琢,镂空处可见线切割痕迹,平面使用元明时期惯用的琢玉工艺,皆中心磨凹成洼状,其边沿倾斜见锋,象征彩蝶的色彩斑斓。为增强蝴蝶的动态感,蝶须、蝶身等多处雕琢了卷云纹,于是玉蝶突破僵固,宛若就在花丛中翩翩漫舞。

  “蝶恋花”是源自唐代民间乐曲的一个词牌,多用于抒表缠绵悱恻情怀。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情意缠绵。

  “蝶恋花”无蛰伏深土的履历,一定深受一代又一代主人的钟爱,怀揣心温,才有今日的手泽滋润,莹光柔媚。是几百年前恋人相赠的海誓山盟,还是夫妻相守的白头偕老?

  元明时期的“连(莲)年有余(鱼)”(图9)是玉雕的常见题材,乖爱小巧如斯的,倒是不多见。司空见惯的“连(莲)年有余(鱼)”,大多为偌大一条大鱼与莲蓬、莲荷的组合。要不,就是两条大鱼首尾相连的造型。

  小巧的“连(莲)年有余(鱼)”有些特别,但见一尾大鱼跃出水面,弓身,身披一枝莲花,与首尾相连的“连(莲)年有余(鱼)”相比,造型鲜活许多。鱼跃碧波,水花四溅,活蹦乱跳的。

  小巧的“连(莲)年有余(鱼)”上,沁色浸入玉质肌里,白玉通体浸沁成红黄色泽,通体莹莹地闪现着酥酥的浆衣萤光。这种沁染天工造化,妙不可言状,明白地昭示,它曾经在深深的原生土壤中送走过无数个月上中庭,少说也有三五百载年岁。终于有一日,挖土机推翻泥土,“连(莲)年有余(鱼)”得以重返人世间。于是,爱玉又爱鱼的她或者他,在古玩集市的地摊上,偶尔遇见了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玉清玩有远香-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