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启功款”狮子山第一楹联实为常国武撰

时间:2020/10/2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图1 启功致常国武书信

  十年前的一个中秋节,笔者去拜访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常国武教授。听常先生说起他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段翰墨缘。上世纪80年代,常先生负责主撰、主编、主审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总纂《中国文学通史》中的宋、辽、金两卷(常国武与孙望主编《宋代文学史》上下卷),因而结识文研所的沈玉成研究员。当沈发现常先生的诗、书都很出色后,特建议他用毛笔书写自作旧体诗若干首,由他送交启功前辈(与沈先生为忘年交)一阅。之后不久,启功前辈特地给常先生写来了复信(图1),启功认为常先生的“八法功力至深且厚,如肯公之于世,则爱好者争相乞求。其盛况不卜可知”;又认为常先生所写旧体诗“格律精严,比兴深挚,可知吟安一字,俱出推敲,百炼千锤,足以信今传后”。因此建议常先生“以宝翰自书大集”,使“二绝同传,必为畅销名籍”。评价很高。但常先生始终不愿正式出版自己的诗书作品,更不肯借启功前辈的盛名来抬高自己的声价。

图2 南京狮子山第一楹联

图3 常国武书法

  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感知,启功作为一位文化大家的平和与谦逊,也可以看出他对常国武先生书法和诗词的推崇,及大家之间的那种高品位的互相敬重。

  启功(1912—2005),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雍正帝九世孙。他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有《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

  常国武(1929—2017),字翼谋,又字止戈,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桃李满天下。1986年晋升教授,任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宋代文学史》上下卷、《辛稼轩词集导读》等十余部,发表论文有《王沂孙生卒年岁出仕问题的考索》《读〈花外集〉卮言》《宋代士风与文学创作》等数十百篇,多次获奖,深得词学大师唐圭璋、宋史及稼轩词研究泰斗邓广铭、硕学鸿儒钱仲联及施蛰存诸师辈之赞许。其又擅长古诗、文、词、楹联及书法创作。17岁时所作古诗文即在《中央日报》卢冀野主编的“泱泱”副刊上发表十余篇,6岁时开始临池后七十年来不辍,诗书作品在全国多处名胜古迹勒石,并流传海外,深得邓广铭、启功、林散之等前辈激赏。启功先生甚至以为其“功力之深且厚”,堪称“二绝”而“足以信今传后”。其长篇古体诗《稼轩、龙川鹅湖之会歌》在某次国际诗歌大赛六万四千余首参赛作品中荣获第二名。曾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南京市慈善总会理事及所属东慈书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等。

  南京狮子山公园位于南京鼓楼区,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天妃宫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多年,虽有两篇《阅江楼记》传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2001年,南京建成了狮子山公园,山下园林中的亭台楼榭都是常先生命名的,碑记和部分楹联也是常先生撰、书的。

  那年秋后,笔者陪两位文友游览狮子山公园,见山门入口处两边悬挂着署名“启功” 的一副六言联:“已见河清海晏,犹闻狮吼龙吟”(图2),觉得这“狮子山第一楹联”很有气势,内容和形式都很好。出山门前行,进入左侧的一座碑亭内,又仔细观看了镌刻在一块巨大石碑的《狮子山公园记》一文,文末署名有“常国武书”四个字,于是游罢,便联袂去我认识的常教授府上请教。

  年过八旬的常老,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工作的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图3)。常老热情地接见了我们,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他告诉我们:上联“河清海晏”四字,是借用古人的成语,歌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进入了太平盛世;下联则用“狮吼龙吟”四字赞扬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仍在奋发前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我们问道:一般都用“虎啸龙吟”这一成语,何况南京又有“虎踞龙蟠”的美誉,为什么要说“狮吼龙吟”呢?

  常老解释说:首先,“狮”不但切“狮子山”,而且法国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但愿它永远不要醒来”的话,所以这里的“狮”字也即用以借指我们中国,可如今我国已是醒后奋发有为的“狮子”了。其二,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当然也就可以代指我国各族人民。这里还有一段历史:狮子山原名叫卢龙山,东晋王朝第一个皇帝元帝南迁建都南京(当时名“建康”)时见到此山,感到它仿佛是长江上的一座要塞,便联想到自汉迄晋期间,北方有一处兵家往往取道的陆上险峻要塞“卢龙寨”(在今河北省迁安市西北喜峰口附近),因名之为“卢龙山”。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时,见此山形像狮子才改名为“狮子山”,并相沿至今。所以下联中的 “龙”字,也是为了切“卢龙”中的“龙”。如此一语双关,“狮”“龙”两字不仅切合我国及整个中华民族,又将这座山的原名今名绾合一处了。作为狮子山公园的第一副楹联,它一方面概括了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大好形势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凸现了“本地风光”的特色,用以涵盖全园,言简意丰,十分贴切。

  听了常老的解释。我们才具体知道此联的深刻含义,感到受益匪浅。由于此联落款处只有“启功”二字,就以为它是启功先生所撰、所书的,当下也就没有多想多问了。

  公园内还有若干副楹联是南京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俞律和诗人、书画家单人耘两位老先生创作的,而我同俞律老先生也非常熟悉。最近一次去拜访他,偶然谈及狮子山公园中的楹联和碑记时,俞老不经意地谈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其一,山门那副“第一楹联”的创作者是南京人常国武先生,而非北京的启功先生;其二,碑亭中的那篇用文言文写作的《狮子山公园记》也出自常老的手笔,镌刻时却只刻了“常国武书”四个字,而缺失了撰者之名;其三,公园山下的所有楼、榭、轩、桥、牌坊等建构都是常老命名,其中“饮虹轩”茶室的匾额和轩内一副楹联也是常老创作并书写的。

  俞律老先生还透露,为山门“第一楹联”署名之事,他和单老都曾为常老打抱过“不平”,向有关部门做过反映。至于碑记在镌刻后出现的一些缺失,如:题目常老原来(按规范)是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的,后来镌刻时却移到了中间;落款处常老本来是遵照有关单位领导的意见,不署他个人撰、书的姓名,后来他们却未征得常老的意见,便径自在不恰当的地方又加刻了“常国武书”四个字。对这些不符合中国碑文传统书写格式的任意改动,常老是很有意见的。俞律老先生说,中国传统碑文的书写格式,在元明以前,一般是在题目下空若干格再镌刻撰人和书写者的名字(甚至包括籍贯、官职等),不盖印章;元明以后,则放在碑文的结尾处,并加盖撰书人的印章。此碑记落款处首先有“年月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立”字样,则撰、书人的姓名当然应该放在“市政府”之后,而现在却将常老的名字置于“市政府”之前,这是很不恰当的。

  常老告诉我,楹联一事,当年俞律(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单人耘(著名教授)二老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曾有媒体记者得知后找常先生采访,常老说“不宜报道此事,以免造成误解,(也会因“改刻碑面”带来麻烦)。常老断言,启功老先生德高望重,绝不可能有意抹去撰联人的名字,惟一的可能,是因启功老当时年届九旬,偶然疏漏而已,或是前去办事的人忘了向启功老说明撰者姓名。况且,启功老先生当时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常老则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启功先生是常老的前辈,对常老又有知遇之恩。其后,通过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领导的沟通,身居北京的启功先生得知真情后曾答应补写“常国武撰”四字寄来,以备添加补刻。但是,可能不久启功先生因病住院,直到先生病故,他答应补写的那四个字始终没有寄过来……

  狮子山公园是南京21世纪建造的一处标志性景点,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声名,而“山门第一楹联”作者又确系南京文化人。令人欣慰的是,在2017年第四期的《话说鼓楼》杂志“阅江楼的诗文楹联”栏目中,有一段补充记载:“狮子山公园山门入口处,是常国武先生撰、启功先生所书的六言楹联:已见河清海晏,犹闻狮吼龙吟。”还了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谨以此文,缅怀启功、常国武二位文化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启功款”狮子山第一楹联实为常国武撰-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