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与艺术之美

时间:2020/11/2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孙秋/江苏苏州


图1-1 明代时大彬宫灯壶

  宜兴紫砂陶器,历来为陶瓷玩赏家所钟爱,为茶文化的兴盛而添彩。宜兴市地处长江下游苏南的太湖之滨,与浙江、安徽搭界,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交通运输便利。山区盛产瓷土和竹木,为发展陶瓷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因此,得天独厚的宜兴陶瓷产业自古发达,其独特的紫砂陶器,更是名扬四海。

图2-1 明代徐友泉古盉三足壶

图1-2 明代时大彬宫灯壶款识

图2-2 明代徐友泉古盉三足壶款识

图3-1 明代邵文银(亨裕)贴花提梁壶

图3-2 明代邵文银(亨裕)贴花提梁壶款识

图4-2 清代杨彭年陈曼生飞鸿延年壶款识

图4-1 清代杨彭年陈曼生飞鸿延年壶

  以几把明清馆藏名壶为例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之风普及百姓家。宋代陶瓷业发达,全国各地窑场林立。宜兴窑也不断创新陶瓷品种。诗人苏东坡于宋神宗时曾任常州知府,在宜兴购地筑屋,到蜀山讲学。传说他设计过一款提梁紫砂壶,用来烹阳羡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所以,宜兴至今还把提梁壶称为“东坡壶”或“东坡提梁壶”。诗人梅尧臣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如果说这还仅仅是文人诗词和传说,那么1976年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宜兴丁蜀镇发现早期紫砂古窑址便得到实证。在遗址考古发掘的最下层,出现宋代紫砂残器堆积物,这些紫砂残器以壶类为主,罐类次之。壶的形制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且具有宋代流行壶式的特征,从而确定古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到南宋。据器物制作原料测定,其化学成分与近代紫砂器相同。这就基本解决了紫砂器的起源创始问题。之后,2005年至2007年,对宜兴市丁蜀镇蜀山紫砂窑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为宜兴紫砂陶器的分期、断代、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紫砂器的兴盛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明代以降,时兴原生态的芽叶沏泡,饮茶方式也随之改变,紫砂壶宜泡茶的优点更加凸显。所以紫砂茶具需求大增。江南各地,无论城市或乡镇,茶馆林立;至于文人雅士,赏玩享用,钟情珍爱。

  宜兴紫砂陶器自明代以来,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亲和力享誉全球,将中国陶器之美发展到极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应手的实用价值;二是赏心的艺术价值。

  在实用上紫砂壶宜于泡茶注茶,“色、香、味皆蕴”,其性能为大众公认。其原因为紫砂原料构成独特,紫砂器透气性好。泥质物细腻而均匀,而且抗折度强,可塑指数高,有利于工艺装饰。烧成后的紫砂器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色泽红紫,韵味深沉,越使用越光润。

  在紫砂器的艺术价值上,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一般陶瓷品种无法相比的。归纳紫砂器造型主要可划分为几何形、自然形、筋纹形三大类,各类形体均有各自的规律法度、审美情趣。(一)几何形体壶。由点、线、面几何形体巧妙组合而成的基本制壶技艺,又分为方形与圆形、多面体型几种。圆形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柔中寓刚;方型器造型规则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方中求变,平稳庄重”。(二)自然形体壶。是一种师法自然,模拟自然物态的制壶艺术。匠人或以自然之物肖形壶身,或在壶身上以浮雕、贴塑等手段,以动植物为图案进行装饰。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将自然物体进行夸张变形,进行创新发展的造型艺术。(三)筋纹形体壶。造型特点是将壶体分成若干等分,组成精确严密的形体结构,统一成完整的壶体。

  下面仅以几把东吴博物馆馆藏的明清名家茗壶为例,浅谈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例如这把明代万历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宫灯壶(图1)。该壶为朱砂泥制就,蘑菇钮,弦纹盖,直径鼓腹,三弯流,正耳把,单圈足,底部楷字“丙申之岁 时大彬制”款,古雅敦厚。从款上可知,这把壶为时大彬在宋神宗万历二十四年所制,极具研究价值。从器型上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平稳庄重。

  同样是明万历时代的制壶名家徐友泉的古盉三足壶(图2),流虽残而镶玉,包浆润而深沉,极具美感。器型虽仿商周青铜盉,而壶的钮、盖、身皆为六棱,上下映衬,身盖齐同,体形严谨,比例精当,纹筋清晰。可见匠心独运,技艺精湛,既不同于古盉之形,又着意于古盉神韵,风格潇洒,给人们以艺术享受。

  同为明代制壶名家的邵文银,是时大彬的弟子,名师出高徒,他善制提梁壶。如图3这把提梁壶,紫泥所制,硬提梁,镂空绣球钮,柿蒂纹贴塑盖,壶身贴塑螭龙,流为龙口装饰。明代多为光壶,而此壶装饰虽简约,却显古朴雅致,赏心悦目。

  在紫砂艺术史上,清代乾嘉时的陈曼生可以说大名鼎鼎。他本人是书画金石家,却雅爱紫砂,醉心设计壶样,请匠人杨彭年兄妹依样制壶,然后亲自镌刻铭文书画,其作品史称“曼生壶”。图4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的“井栏壶”,特殊之处是壶身上的花卉以珐琅彩绘制,底部为仿汉瓦“飞鸿延年”纹装饰,可谓别具匠心。

  装饰造型,包罗万象,装饰手法,达到极致。《阳羡名陶录》云:紫砂的造型“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数百年来,无数艺人艺术性的创造,为世人留下数不清的精美之作,在我国陶瓷艺苑中,历史文献记录得最多的名工艺师,也莫过于紫砂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与艺术之美-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