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年历片承载时代记忆

时间:2021/1/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钟竹意/广西钟山


图1

  新年是新的开始,总会给人带来憧憬,而憧憬与喜悦往往又是联在一起的,即使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和疑惑,喜悦的心情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总还是占上风的吧。承载着人们在这特定时刻的憧憬和喜悦心情的,除了新年的钟声、精美的挂历以及亲朋好友间互赠的贺卡外,现在还有铺天盖地的手机短信,而在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则是一张或者一套令人爱不释手的“年历片”。

图2

  我现在保留着的年历片,最早的是1969年的,那一年我进小学,最晚的是1980年的,我考上大学的那年,其间每年都不缺。1969年的年历片是纸质的,手感厚实,没有塑料薄膜,但制作考究,正反面文字或者图案往往是“烫金”的。这儿有两张比较典型:一张画面(图1)是舞蹈《白毛女》场景,下方是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服装进出口总公司”,下左侧是该公司的标识,菱形,彩色烫金,背面的“1969”字样也是烫金的。另一张画面(图2)也非常精致,上面部分是红旗如海,旭日升起,光芒万道,这些都是红色的,太阳中间则是烫金的天安门城楼,其另一面画面也不同凡响,是一件叫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象牙雕刻工艺品,众多的人物、人物身上的乐器,最为绝妙的是飘扬的旗帜上还有精致的毛泽东头像,画面的右侧有一句当时流行的口号。小小年纪不懂得象牙雕刻为何物,开心的是父母给了这么一张漂亮的年历片。

  从1970年开始,有塑料薄膜了。上世纪70年代早期,画面较多的是“样板戏”,大多是外贸单位制作的,我这儿只有一张是有售价的,1971年的,上海“东方红书画社”出版,2分钱。有意思的是,你不能说那个年代一点商品意识都没有。有一张1972年的,画面为“上海绒绣”,是中国化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反面左侧醒目地出现了中英文的“宝塔牌油墨”字样,而且中英文都是艺术字体,可以看作是商标——广告做到年历片上来了。到了70年代中期,年历片画面内容生动起来,有玻璃工艺品、花卉植物、国画、卡通画、摄影作品等,生活气息渐渐浓郁。记得有一套1974年的少数民族娃娃,曾经热门一时,造型可爱,很像现在流行的芭比娃娃。还有一张嫦娥奔月,也是1974年的,反面写道:“祝台湾省同胞新年好!”其他年份的也有,祝贺语稍有不同,比如“祝台湾省军民同胞新年好!”等。小小卡片,寄托着海峡两岸同胞的情谊,新年的喜悦是要与亲人分享的,时代可以变迁,岁月可以流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民族情结则永远不变。进入70年代中后期,可能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开始大量出现凹凸版的年历片,我收藏最早的凹凸版是1975年的,而手中1976年的几乎全是凹凸版。1977年,有一套“繁花似锦”,前面是造型各异的花蓝和花卉,背景是海上油井、大型货运码头和曙光初照的炼油厂等,一个特别的新年带给人们特别的憧憬和遐想,更多的是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人人都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繁花似锦”,蒸蒸日上,人们的心中不仅有喜悦,更多的是豪情。

  还有一套1978年的,是“轻工业部服装标准组”的,正面主图是各色花卉,副图是男女服装,反面更有意思,右上角有这么一些文字:“推行中国服装号型(成年)号型科学,规格多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发展成衣,节约用布。方便群众,繁荣市场。”小小年历片准确地记载着时代的风貌,反映人民大众的经济生活终于取代了单纯的政治宣传。很长时间没有再见到“年历片”,不知现在的年历片变成什么样子了,也不知像现在这样的新年时节还有没有纸质上塑的年历片。或许,现在更流行自制的或者电子的私人化“年历片”,这是时代的变迁,这也是生活的变化,不过,无论怎么变,传达新年的喜悦是不会变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年历片承载时代记忆-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