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艺

上一页
1/71页 共2087

中西艺术融合下的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茶器

时间:2021/2/2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珐琅工艺自17世纪从欧洲传入中国,并在清代宫廷的直接资助和扶持下,于康熙朝后期烧制成功。宜兴胎珐琅茶器由清代宫廷造办处烧制,皇室专用,为康熙时期独有。康熙画珐琅技术发展之初,仰赖西洋传教士的技术协助,宜兴胎画珐琅茶器在装饰、构图和表现技法上均受到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的宜兴胎画珐琅茶器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西洋绘画,在画样选择上仍以中国传统的花卉题材为主,而对于西方的装饰元素,则采取选择性吸纳的方式。

图2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花卉纹茶碗

图1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

图3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

图4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

图6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海棠式壶

图5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本期,介绍几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宜兴胎画珐琅茶器代表作品。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图1),尺寸不详。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带盘形圈足盖。碗外壁画四季折枝花卉纹,有牡丹·月季、牡丹·雏菊、茶花·梅花、菊花等,碗心饰桃红月季花一朵。盖外壁亦绘月季、莲花、菊花、梅花等四组四季折枝花卉纹,盖内则内外底各饰月季及莲花一朵。碗底书“康熙御制”二行四字黄料楷款,外加粗细双方框。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花卉纹茶碗(图2),胎地略粗,间杂黑、黄砂点。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壁无纹,外壁紫砂素胎上以黄料描画卷草纹成三开光窗形,窗内绘饰折枝菊花、牵牛花等三种花卉。碗底书“康熙御制”二行四字黄料楷款,外加框圈一周。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图3),通高8.3、高5.2、口径11.2、底径4.5厘米。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带盘形圈足盖。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带盘形圈足盖。碗外壁画四组四季折枝花卉纹,有牡丹·月季、牡丹·雏菊、茶花·梅花、菊花等,碗心饰桃红月季花一朵。盖外壁亦绘月季、莲花、菊花、梅花等四组四季折枝花卉纹,盖内则内外底均饰月季及莲花一朵。碗底书“康熙御制”二行四字黄料楷款,外加粗细双方框。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图4),高8、口径2.7厘米。平口,圆硕壶身,平底下接三足,短流,提梁极长,盖钮塑黄色奇兽一只。此器采用宜兴紫砂泥地,胎质不似瓷泥细腻,颗粒较粗,胎中间有黑、黄细砂点,造成表面凹凸不平,故纹饰釉彩处常见细小气泡划破所留棕眼遗痕。腹精绘菊花、牡丹与品字形装饰图案。壶底书“康熙御制”二行四字黄料楷款,外加框圈一周。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图5),通盖高11.6、高6.4、口径6.4、底径7.1×7.1厘米。紫砂胎地略粗。壶作四方形,直口,方形曲把、短流,平底,矮圈足,并带方形拱状盖及方形盖钮。盖钮底边饰蓝料莲瓣纹及白底红点纹一周,盖面饰月季、菊花、水仙等花朵,素胎壶腹四面分画各色牡丹、荷花、秋葵、梅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秋葵部分并有秋海棠、雏菊等秋天的草花陪衬。壶底款识部分以白彩为地,上书“康熙御制”四字蓝料楷款,外加粗细双方框。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海棠式壶(图6),通盖高9.5、高7.3、口径6厘米。胎质不似瓷泥细腻,颗粒较粗,胎中间有黑、黄细砂点,造成表面凹凸不平。曲把,短流,盖边作四瓣莲瓣形卷唇、带圆形钮,钮顶一通气圆孔。壶外壁四棱区分画牡丹、莲花,菊花、茶花等四季花卉纹,盖面饰秋葵及雏菊等。全器内部素胎,外壁器面则挂透明釉。壶底书“康熙御制”四字黄料楷款,外加双圈。

  (资料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西艺术融合下的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茶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