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上记录的厦门大学百年历史

时间:2021/4/28 8:09:4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周继厚/贵州贵阳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建校百年来,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图1 陈嘉庚先生铜章(背面毛泽东题字)

图2 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章

图4 大夏大学立校十五周年纪念章

图3 陈嘉庚一九二一年创办 厦门大学纪念章

图5 鲁迅在厦大纪念章

图6 厦门大学预科毕业纪念章

图8 厦门大学生产劳动对敌斗争积极分子纪念章

图7 鲁迅手笔“厦门大学”校徽

图9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纪念章

图10 厦大人类博物馆纪念章

  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百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己任,先后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同安(今厦门)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1890年赴新加坡随父经商,1904年开始自立门户经商办实业。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推举为福建保安会会长,曾募捐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3至1920年在家乡集美村先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航海、水产等学校,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等,1921年又创办了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领导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主席,发动南洋华侨积极捐款,抵制日货、动员华侨机工归国服务,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日战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组织南洋华侨到重庆、延安慰劳抗战军民。抗战胜利后,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号召南洋华侨投入国内的和平民主运动。1949年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救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图1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纪念章,铜质,直径4.5厘米,上海造币厂铸造。正面镌有陈嘉庚肖像,注明“1874—1961”生卒年代,背面上方刻有毛泽东题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下方绘有厦门集美学村远景。

  图2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章,铜质镀金,通径5厘米,上海造币厂铸造。正面镌有陈嘉庚半身像,刻有“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铭文,注明“1874—1994”年代,背面图案为陈嘉庚先生主持修建并亲笔书写碑文的“集美解放纪念碑”。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4月6日,陈嘉庚创办的私立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担任厦门大学校长。至1930年6月,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

  图3为陈嘉庚一九二一年创办厦门大学纪念章,背面刻有“厦门大学——中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英文字样。

  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学潮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大夏大学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

  图4为大夏大学立校十五周年纪念章。

  鲁迅与厦门大学

  鲁迅先生曾于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厦门大学任教,任国文系教授与国学研究院教授,除教学外,他还撰写了17万多字的著作。为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厦门大学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后与鲁迅文物陈列室合并,遂成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设在高校的鲁迅纪念馆。“厦门大学”校名就是采用鲁迅先生的手书。

  图5为鲁迅在厦大纪念章,背面铭文“鲁迅在厦大”。

  图6为厦门大学预科毕业纪念章,银质,注明“1932”年制作,背面铭文“厦门大学预科毕业纪念章”及“止于至善”校训。

  图7为鲁迅手书“厦门大学”校徽。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立即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为保证教学不致中断,经与福建省政府协商,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内迁往闽西长汀。厦大在长汀办学八年,虽然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另一方面勤勉学习,发愤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

  新中国成立后的厦门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厦门市军管会接管厦门大学,组建厦门大学党组织。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被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196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7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04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1958年,厦门大学师生响应号召,到龙岩的钢铁基地马坑参加生产劳动,砍树烧成炭,大炼钢铁。他们参加当地水坝的修建,除此而外,还参加海防前线的对敌斗争。厦门大学为表现积极的优秀师生颁发纪念章和纪念册。

  图8为厦门大学生产劳动对敌斗争积极分子纪念章,背面注明颁发时间“1958”年。

  1981年,厦门大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万象更新,隆重举办60年校庆活动。当时在校学生有77、78、79、80四级,其中77、78级是恢复高考后入学,77级是当年12月高考,次年3月入学,78级则是当年7月高考,9月入学,前后相差仅半年,有些公共课在一起上。厦大1921年首届学生吴亮平(中央党校顾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刚获任命中科院院长的卢嘉锡等校友参加了校庆典礼。

  厦门大学学术交流与教学基地

  1980年7月9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这是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2004年2月19日,升格改制为台湾研究院。

  图9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纪念章,铜质,直径7厘米,1980年。

  厦大人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所附设于高校的人类学专科博物馆,20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著名博物馆之列。该馆共有七个展室和一个碑廊,现藏文物8000多件,展出文物分为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与进化、中国民族史、中外民族文物和碑廊四个部分,展示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侧重展示中国东南区文化和南洋文化。

  该博物馆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重要教学与科研场所,同时是福建省和厦门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图10为厦大人类博物馆纪念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徽章上记录的厦门大学百年历史-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