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区防治口蹄疫纪念章

时间:2020/4/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周继厚/贵州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口蹄疫在中国流行由来已久。中国最早有关口蹄疫记载是1893年前后出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1915年、1917年在云南大雪山一带也曾暴发口蹄疫,直至1924年疫情仍年年不断。1934年云南保山一带又发生疫情,在解放以前,云南几乎每年都有口蹄疫发生;甘肃酒泉一带1902年发生过口蹄疫大流行,1925年流行于甘肃,1932-1933年口蹄疫流行于甘肃、青海、江苏、安徽等省,1935年青海口蹄疫广泛流行并波及甘肃河西一带;1940-1942年新疆、内蒙发生口蹄疫,1947-1948年青海、宁夏发生口蹄疫,1951年青海、陕西和宁夏各地流行口蹄疫。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未设立部级畜牧业管理机构,而是通过农业部所辖畜牧兽医司主管全国的畜牧业生产及兽疫防治工作。在习仲勋倡导下,西北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4月设立畜牧部,在西北地区率先建立了专门的畜牧业管理机构。习仲勋针对牲畜疫情频发的实际,制订周密切实的计划,做典型调查,取得经验,指导全局,迅速在牧区普遍建立畜牧兽医预防机构,组建兽疫防治站、兽疫巡回防治队,成立西北兽医协会,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促进畜牧业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西北区防治口蹄疫纪念章-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