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从清代雕板说轿子与“武状元”

时间:2021/3/11 18:16:5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图1 “状元及第”雕板

  庚子腊月,笔者在南京古玩市场,淘得几块老轿子板。其中有一对正方形板,边长33×33厘米,浮雕图案为“及第”的“武状元”骑在马上,旁边有欢庆的童子,童子挑灯笼和旗子上有“状元及第”(图1)“武状元”字样(图2);三块横板(图3)上,雕有华屋及欢庆的人们。过去在古瓷上见过“状元及第”的文字与图画,而在古旧木雕上雕刻有“武状元及第”字样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是在旧时轿子板上。南京六合区民俗专家王家干先生考证后说,这应该是清代的老式花轿上拆卸下来的板子,南京本地的百余年旧物,蛮珍贵的。

图2 “武状元”雕板

图3 雕有华屋及欢庆人群的三块横板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其中一件经复原后还可以看出原来面貌:它是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几部分组成。底座呈长方形,顶盖如同四面起坡的房顶形式,轿身原应围以帷幔;轿前开有小门,供乘者出入;轿杆捆绑在底部边框上,和以后轿杆固定于轿身中部的制式不同……

  一般认为,轿子是在古代车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淮南子·说山》记述:“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古人从自然物的滚动中得到启示:圆形的物体在平面上移动要比其他形状的物体迅速。于是,古人学会了采用在重物之下排垫圆木的方式来搬运东西。到仰韶文化的晚期,人们已经用轮制技术来制造陶器,想必当时的工匠也会尝试制作车轮的。车辆的发明,使人们在克服平原地区的交通障碍方面取得了成功。当远古先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迁徙往来无常处”时,车子给了便利,不仅如此,上古先民还发明了适用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多种交通工具。大禹“乘四载”,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他们使用的各种交通工具,轿子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上河图》上,乘驴、乘马的人,比乘坐轿子的要多。宋人出行习惯坐马,不习惯乘轿,《东京梦华录》说,“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租马很方便。北宋士人以乘轿为耻,因为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是对人尊严的侮辱。他们不允许自己将他人当成牲口来使用。可见宋人的价值观,有人道主义精神。而后来,在民间却以“乘轿为贵”,且流行。辛亥革命以后,轿子(官轿)因社会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也因此许多轿子被拆卸,或作为文物被人收藏。但是花轿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以后,花轿作为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的一部分,又重新在民间登上舞台。

  据说,明清时代制轿工坊,还专门为主家定制“专轿”,就是专为一件事而制作的轿子。想必这台“武状元及第”的轿子,当属“专轿”了。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武状元——这当然是一件大喜事。

  科举制,在中国始于隋代,撤于清代。而“武科举”是科举制中冠以“武”事的一个特殊的门类。“武”与“文”相对,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着“文治武功”。人们已经习惯于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也就是教化民众,维护社会太平;另一方面“以武功戡祸乱”,也就是保护安定、巩固政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所以状元及第的轿子上常有对联:“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武科举”是关于军事和技击的内容。据传,“人皇氏”为中华“武”之鼻祖,也称“人祖”。至于说到军事争战,首推众所周知的“黄帝大战蚩尤”于中原。轩辕黄帝自昆仑东下,其征伐之族众,固非武力不能平,否则,华族不能为东方大陆之主人。

  因此可以说,黄帝造兵器、制舟车、以伐蚩尤,实为环境所不得已,是华族的自卫也。然而,华族确有“武”之可能,当时,已经有了弓箭等兵器。譬如,史书上记载的轩辕黄帝有两位大臣,就是“夷牟”和“挥”,所谓“夷牟”就是“矢(箭)”“挥作弓”。后来我们称为“弓箭”。……原初的箭,是掷之以徒手;原初的弩,生于弓,而弓生于弹。所谓“弹”就是古诗中所说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可以看出,我国五千年文化历史初期,“武”事兴盛。人皇治世,发明拳勇,伏羲之际,即创干戈,奚仲始制车,轩辕则造弓矢、建六师、习战阵、战中原、戮蚩尤。这就是所谓“逐鹿中原,国运昌隆,威被遐荒,四夷内向”,都少不了“武”功卓著。这时期是“文武合一”,为官者“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书经》中记载:“若乃文乃武,相与并论。”孔子也说过:“有文事必有武备。”管子说:“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武”就慢慢地来到了人间,武功秀出于众者,即可脱颖而出。

  南京夫子庙有著名的“江南贡院”,近年来已建成“中国科举博物馆”。在这里,榜上有名的“武状元”,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笔者只举八个特别的例子:

  1.郭子仪:他是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的,唐代开元初年武状元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2.马全:他是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的人,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武科状元。3.许泰:他是历史上唯一被封爵、被皇帝收为义子、被赐国姓(朱)的武状元,是明弘治十七年的武状元。4.张三甲: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状元。5.朱虎臣:他是科举史上年龄最小的武状元,宋绍兴年间,皇帝赐他武状元时,他年仅九岁。6.李遵顼:他是历史上唯一由状元而当皇帝者,西夏元庆十年的状元。7.郑冠: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武举高第的人,唐朝长庆三年的文科状元,大和二年因其“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而科登第者。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玉景:她是中国唯一的女性武状元,永乐年间中举。还有许多,不再细说。

  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李白曾有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的感叹。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称为“独占鳌头”。

  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武科举”则是在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不论“应运而生”的武科举,随封建社会的需要而诞生,还是最后成为历史发展的桎梏而被废止。几块旧时轿板,除可收藏外,牵出的历史文化,或许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从清代雕板说轿子与“武状元”-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