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珍品的保护

时间:2017/11/17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国牙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就曾发掘出精美的牙雕制品。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们也都把象牙列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专门为皇宫制作象牙制品的机构。至于清代乃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以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到了清末,随着国力的衰微,以前为宫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艺人纷纷流入民间,使牙雕艺术逐渐在民间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荟萃着我国著名牙雕艺人的北京,继承传统,雕刻艺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牙雕作品几十年兴盛不衰,使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如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跃进龙舟》牙雕是北京象牙雕刻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由著名牙雕老艺人崔长轩、老技工孙宝元等33人集体设计创作的,并刻有郭沫若题字“乘风破浪”。牙雕长152厘米、高76厘米,重132.5公斤,历时8个月于1959年7月完工。牙雕以“跃进龙舟”为主题,舟身用整根象牙雕成,上有三层楼阁和大纛。一层为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二层为小放牛、手鼓舞和刘海戏金蟾等民间舞蹈;三层为少先队员放气球,共69名栩栩如生的人物。龙口衔珠即“龙戏珠”,整体气势磅礴,局部雕刻细腻,堪称牙雕史上的巨制和佳作。

  象牙是由无机物(磷酸钙、碳酸盐、氟化物)和有机物(骨蛋白、油脂)组成,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颜色有白、黄、浅色等。硬度为1.5,比重在1.7——1.9,具有较高的韧性。象牙质地脆,多孔,具有吸湿性,对温度和湿度变化较敏感,温度不稳定会发生热胀冷缩,易引起变形、龟裂、掉片,湿度不稳定会造成失水吸水,引起缩胀。象牙质地适宜偏潮湿的环境,干燥易发生干裂,但太潮湿又易发生霉变。一般要求温度在15℃——25℃,湿度在55%——65%.由于象牙孔隙多、颜色淡,容易被污染,产生变黄或变黑的现象。特别是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化学变化,使之失去天然色彩。尤其是紫外线破坏性最大,会使牙角分解损坏,红外线、可见光会引起温度急剧升高。所以,象牙类文物在展出时光照要控制在50——150勒克司范围之内。在库内保藏时,要防止冲击、挤压、水浸、酸碱等严重伤害。对于那些极其脆弱的象牙,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制作囊盒并配备专柜妥善放置。

  如果象牙表面沾染灰尘、霉斑,要及时清除。一般可用柠檬酸或弱草酸的稀溶液(蒸馏水)清洗,然后再用稀氨水中和残留的稀酸,最后用蒸馏水冲净,用洁净的干布轻轻擦干,置于阴凉处干燥,切忌用加热、日晒的方法快速干燥。

  如果象牙表面沾染油迹,则采用清洗方法为好。用湿法清洗时,可在水中加入中性表面活性剂,或用肥皂水清洗。清洗速度要快,然后尽快将其擦干。对于朽坏的象牙,尤其是外皮已被腐蚀,并有裂纹的情况,清洗时不要用毛巾擦干,而要用95%酒精浸泡数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以免引起象牙的翘曲或开裂。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牙雕珍品,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载体,又是大师们倾毕生精力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些藏品使历史在我们手中得以延续是每一个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牙雕珍品的保护-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