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近代海派画家顾沄《策杖访友图》轴欣赏

时间:2021/4/5 17:35:4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一路看山还杖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寻隐者不遇》,诗里行间,洋溢着一缕浓郁的友情气息。古人重友情,将寻访挚友、相聚言欢当作一件高雅的事情来做。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常常靠泛舟江河、徒步跋涉来达到访友的目的,尤其是寻访那些栖居于山野之中的高士隐者,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即使是风雪交加的三九隆冬气候,也挡不住古人虔心访友的意志和脚步,在留下许多访友诗咏佳话的同时,亦给古代画家提供了宝贵的访友绘画题材,如五代末宋初画家石恪、宋代理工林、明代画家陈洪绶等众多画家笔下的《虎溪三笑图》,就是出自东晋陶渊明、陆修静同访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的著名的访友典故。中国近代海上画派名家顾沄的《策杖访友图》轴(见图),亦很好地诠释了古人访友的真挚情怀。

  顾沄(1835—1896),字若波,号云壶、壶隐、壶翁、云壶外史、浚川、颂墨、病鹤等,以字行。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久居沪上,鬻画为生,为海上画派画家之一。善画山水,集“清初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之长,兼取元、明名家之法。他的传世作品多摹古之作,尤以仿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居多,这与有着“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的苏州著名藏书楼——过云楼有着密切的联系。过云楼为清代著名收藏大家顾文彬(1810—1889)于同治年间所营造,收藏历代古籍善本、法书名画甚多。顾沄三十余岁时曾在过云楼临摹古画3年,直到1874年才终止,这为他的绘画技艺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顾文彬在写给儿子顾承的一封信中,曾有“若波笔下尚未大成,而一年所得已不少,可见一艺之长,即可自立。”顾沄对过云楼也念念不忘,晚年时在过云楼的怡园创办怡园画社,在怡园组织文人画家之间的雅集活动。顾沄作品苍秀简远,清丽古雅,自成面貌,画名远播。

  顾沄的这幅《策杖访友图》轴为青绿山水,纵114、横27厘米。绢本,设色。此画构图平远,远处青山秀雅,蓝天疏阔;中部平坡浅渚,大片空白自然而形成浩淼湖面,湖上烟波渺渺,环绕山崖而下,一直延伸到近处;山崖间有渔人临时避雨的草亭搭建在湖边,一座小桥搭建在山崖上,隐去了大半桥身及对岸部分;在渔父的操纵下,两只渔舟相对而行,交错而过,意境闲适。近景为坡岸平地,古木蓊郁之下,几间简陋的茅屋临水而建,屋侧竹篱井然,一老翁对着茅屋的方向一边策杖而行,一边侧目而视,欣赏着眼前旖旎的山水风光。画上方空白处有一首作者的自题诗:“树色入春晴翠暖,溪流向晚薄烟迷。邨翁散却东邻酒,一路看山还杖藜。”款识:“写为东初仁兄大人即希雅正,若波顾沄。”钤“顾沄”朱文印。

  顾沄的山水画多有倪瓒笔意,意笔简率,如人物、渔舟、枯树、茅屋、竹篱、山石等均简笔草草,虽笔墨无多,章法极简,却简而不少,自成意境。倪瓒在太湖生活二十年,山水多以太湖清远秀丽的湖山入画,其近景平坡茅屋、中景水波浩淼、远景山峦起伏的风格,与顾沄的这幅《策杖访友图》构图取景之法深相契合,可见顾沄笔下的山水既有太湖山水的灵秀之美,又有倪瓒的取景笔意。顾沄布衣一生,受“四王”等影响颇深,恪守有清以来之正统文人画风,追求山林野趣的隐者生活,传世作品中不乏溪涧观瀑、山间访友、桥上话别、水阁观书、舟上垂钓的生动场景。“残煤秃管画如倪,溪谷山回路转迷。疏树着霜画秋色,野航归去夕阳低。”这是顾沄《为菊舫绘山水白面扇》上的自题诗,可谓作者崇尚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深得倪瓒笔意的真实写照。此图青绿明艳,气韵秀雅,清丽疏古,在诠释古人策杖访友之情的同时,也写实地呈现了江南山水的旖旎风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近代海派画家顾沄《策杖访友图》轴欣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