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北宋宰相文彦博行书《得报帖》品赏

时间:2021/3/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支荣慧/福建南平


  笔势清劲自然趣

  北宋有个宰相文彦博,活到92岁,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与子孙共享荣华富贵,这在封建社会也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他小时候的两个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踢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个树洞。伙伴们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用棍子到洞里拨球也够不着。大家正在焦急时,文彦博想出了个好办法,把水灌入树洞中,水满而球浮出。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彦博灌水浮球”的故事。另一个则是文彦博有两个罐子,做错事放黑豆于其中一个罐中,做对事就放红豆于另一个罐中。每天检查红、黑豆的数量,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前一则故事讲他的机智和聪明,后一个故事讲文彦博的严于律己,也许正是这些品格成就了他以后的事业。

  文彦博书法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风致。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云:“公年过七十,笔力犹清壮如此,非独见所养深厚,亦足占寿考之祥矣。”又云:“公字虽不甚置意,亦时有唐人风致,非无师法者。”存世书迹有《祠部帖》《三帖卷》《得报帖》(又称《内翰帖》)。

  其中《得报帖》(见图),行书,纸本,纵26.4、横43.4厘米,共十行(此帖《三希堂法帖》改作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71字。全篇释文为:“彦博启,先此邮中得报,内翰奄弃盛年。久忝知契,闻讣摧咽,况乎天性,何可胜处?切须自勉。老年如何当此,生于前年,罹此痛,犹赖素曾留意于无生法,故粗能自遣,幸听愚者之言。彦博。”《得报帖》是目前所见文氏书法中之佼佼者,笔法讲究,取自“二王”,点画遒劲、流畅,方圆兼施,有筋有骨,很得自然变化之趣,立意很高,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散淡平和,是文彦博性情、学养的真实流露。整幅作品,布白匀整,开阔疏朗,赏心悦目。第七行第5字“年”结字奇崛,上部向右倾极度夸张,下部分刚向左求得平衡,印证了文彦博书法求趣的说法。再如第九行的“生”字,写得也是天真烂漫,很有童趣。开篇二字“彦博”显得小,用笔丰厚结实,可以想象他书写时郑重的心绪。越写到后面,行笔越快,进入忘我之佳境。连笔不多,字字行距有紧有松,行笔轻松,一、二、五、六、七、九行下方字与字的间隔更紧密。难能可贵,此帖空灵味淡,笔画迟涩,不见丝毫油滑,显出“人书俱老”的境界。宋人评说文彦博书法的言论流传最广者莫过于黄庭坚了。他曾说:“余尝谓潞公云:公书极似苏灵芝。公曰:灵芝墨猪耳。盖不肯与灵芝争长……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苏灵芝在唐代书名很盛,后世还将他与李邕、颜真卿、徐浩并称。苏灵芝书法以肥、正闻名,将文彦博书与之比较,实无相同之处。总体上讲,苏书仍是“尚法”,而文彦博则是“尚趣”,皆没背离时代特点。黄庭坚既然知文彦博书法“笔势清劲”,这就自相矛盾了,对书法评论是不负责任的话了。

  从书法史看,文彦博时代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苏、黄、米、蔡自不必说,薛绍彭、周越等也是当时著名的书家。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而兼擅书法者有叶清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吕公弼、赵抃、韩绛、王安石等。与上述这些人相比,文彦博就名声来说,偏弱了些,但实际水平应是中上的。清代《澄鉴堂石刻》中刻有他的行书题诗。1976年,洛阳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出土《王拱辰墓志》。此志由安焘撰文,苏辙书丹,文彦博篆盖。志立于元丰八年(1085),此时文彦博已79岁,篆书尤严谨工整,很见功夫,可知文彦博不仅能行书、行草,足见他基本功非常扎实。《澄鉴堂石刻》题诗写得十分洒脱,字势开张飞动,转折处见棱见角。题诗倒有纪年,书于元祐元年(1086),此时的文彦博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北宋宰相文彦博行书《得报帖》品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