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末代官窑“洪宪瓷”

时间:2014/7/28 文章来源:宁波晚报
  在很多珍稀瓷器中,民国瓷中的“洪宪瓷”是一个颇为扑朔迷离的种类。上世纪80年代以后,瓷器收藏复又兴盛,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落款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或是“居仁堂制”的瓷器。它们中有的做工精美巧妙,有的则粗糙寻常。因为真品“洪宪瓷”的制造年代是在中国传统制瓷工艺非常成熟完善的民国,所以即便是仿品,也有乱真之势,这就使得“洪宪瓷”极难辨别真伪。于是不少收藏爱好者对这类瓷器怀有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对真正的“洪宪瓷”既喜爱又向往,另一方面又深恐自己眼力不够,怕入手赝品,所以干脆就敬而远之了。

  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打算效法清朝历代帝王登基时烧制御瓷以表示庆贺的惯例,所以斥资140万大洋(合白银约100万两),派“陶务总监督”郭葆昌到江西景德镇去督办烧制一批“洪宪瓷”。根据《景德镇史稿》和《古玩旧闻》等书的记载,郭葆昌在1915年夏天奉命邀请前清御窑厂的各路能工巧匠,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利用江西制瓷业的雄厚技术实力开始烧瓷。这次烧瓷,以雍、乾朝的精品瓷器为蓝本,采用优质瓷土制作,出产了一批色彩明艳,玲珑精致,质量上乘的器物。据说,由于郭葆昌的精益求精,当时真正烧制成功的是三套落款“居仁堂”的餐具和文具。这些瓷器全都是粉彩或珐琅彩,其中珐琅瓷的制作采用清代宫廷引进的西洋珐琅彩。不过,不少专家认为袁世凯称帝总共也就那么83天,且从袁称帝开始,全国上下就掀起一阵高似一阵的倒袁之声。而制作一件完整的瓷器,工序繁复,耗时尤多,按此推理的话,郭葆昌在景德镇根本来不及烧制工艺精巧的“洪宪瓷”。

  但民国百姓还是听说了袁世凯下令烧制“洪宪瓷”的事情,一些趋利的古董商也就乘势而动,请人制作以粉彩、珐琅彩为主的碗、盘、瓶等瓷器,并在圈足部像模像样地用红釉篆体印上“洪宪年制”的款识。事实上,当时郭葆昌的确领命在景德镇烧制出了一批精美瓷器,这批瓷器就是被历史公认的真正的“洪宪瓷”。虽然这批瓷器是名副其实的洪宪年间所制,款识却一律为“居仁堂制”,乃专门呈献给袁世凯的特供瓷。之所以采用“居仁堂制”这样的印章款,是因为袁世凯当时就住在居仁堂。袁世凯从1913年10月10日任正式大总统后,举家搬进了这座由慈禧太后下令建于中南海的西式楼房,在此办公、会客、生活,一直到死。

  现在苏州博物馆里藏有13件“居仁堂制”款识的洪宪瓷器,是袁世凯第十三个女儿袁经祯于1963年至1965年间捐赠的。这套粉彩瓷胎质细腻,白如霜雪,釉色纯净,层次分明,画工精湛,巧妙绝伦,器型也是大小皆具,形态各异。瓷器上面绘有彩粉的梅雀图,瓷器底部红色“居仁堂制”印章尤为醒目。因这套瓷器从烧制完成后,从未被使用过,所以至今也是宛若新品。除此外,景德镇陶瓷馆里也保留有一件“粉彩荷花双蝶图薄胎盘”的残器。器底同样有红料篆书的印章“居仁堂制”。可以说,这14件瓷器是我国末代官窑“洪宪瓷”的标准器。而散落、出现在各地的种种所谓的“洪宪瓷”,它们的真伪就很难定论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末代官窑“洪宪瓷”-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