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黑釉盏斑花餐具的出奇之处

时间:2014/8/1 文章来源:藏瓷网
  黑釉在我国东汉时已有生产,它盛行于唐,经宋、元、明、清各代,历史已达千余年之久,其中以宋代烧造最美。

  宋代窑工将人们不太喜欢的黑釉瓷器,利用釉中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与窑温火焰的机理,在南方建窑和吉州窑首先烧造成举世闻名的油滴、鹧鸪、玳瑁及木叶贴花等盏。同时,北方磁州窑及河北定窑、河南鹤壁窑以及山西临汾窑及浑源窑亦开始有黑釉瓷新产品出现,尤以定窑产的油滴盏最为突出,其上油滴虽小,而光泽之强,尤有过之。更以新创的黑釉铁锈花品种,与南方建、吉二窑南北对峙,成为瓷史佳话。

  作者收藏一件比通常所见盏稍大的黑釉铁锈花餐具。碗高9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7.5厘米,深壁圈足。碗内外通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底足平,足外壁近于垂直,内壁外撇。胎骨为含铁量较多的粘土,质较粗松,以简化淘洗工序。露胎处呈赭红色,胎质坚实,内含砂粒较多。碗采用拉坯成型,干后蘸黑釉,再用含铁量较少的掺灰的玻璃釉汁洒在黑色釉面上。入窑后,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富含铁质的部分开始熔融垂流,在黑釉面上现出斑驳陆离、奇幻莫测的铁锈色(酱色)斑纹,酱、黑两色交错,无人工刻划或模印痕迹,而是通过窑炉烧成的釉层变化的结果。宋代黑釉铁锈花碗和油滴盏一样,为盛茶汤用。一碗在手,黑釉铁锈花与白色茶沫形成强烈色彩反差,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碗为束口,口沿内壁有一道环绕的圆圈和凸圈,茶汤正好处于凸圈之下,不易外溅湿手。在高倍放大镜下,碗内、外壁有密集的棕眼,造型淳朴古拙,和铁锈斑相映成趣。难怪宋人对河北定窑、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盏评价极高,日本茶道界亦十分推崇,把黑釉盏上的窑变、玳瑁斑及铁锈花统称为“天目釉”。

  黑釉盏之所以举世闻名,正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初期朝野盛行斗茶之风有关。斗茶输赢的标准为:一斗茶色,所谓“黄白受水昏重,青白受水详明……以青白胜黄白”。二看水痕,“茶沫与沸水搅拌溶解,在碗壁周围会形成一圈水痕,斗茶时以水痕先出现者为输家,后出现者为赢家”。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易于辨认。黑釉铁锈花碗从烧造油滴、玳瑁、鹧鸪等黑釉器中窑变衍生而来,知名度虽不及前者,而此窑变异色,非独日本茶道界看重,亦为我国陶瓷艺苑所同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黑釉盏斑花餐具的出奇之处-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