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珐琅彩瓷如何辨识

时间:2016/7/23 文章来源:藏瓷网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顶峰。单从名字上看,就不像青花、斗彩、影青或者是五彩那样本土化。其实,最早珐琅彩的原料是舶来品,从欧洲进口的。但是珐琅彩瓷器的出现,却是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宫廷匠师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移植到瓷胎上的。此种技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瓷器大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第一、要看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顶峰。单从名字上看,就不像青花、斗彩、影青或者是五彩那样本土化。其实,最早珐琅彩的原料是舶来品,从欧洲进口的。但是珐琅彩瓷器的出现,却是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宫廷匠师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移植到瓷胎上的。此种技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瓷器大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第一、要看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乾隆时瓷器之款识: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 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兰宇、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款宋案体、宋体书、图书款、砂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款识,历朝皆有。六字分两行者,大都是官窑。字以端楷庄整重者为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珐琅彩瓷如何辨识-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