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铜文化简史:铜锁和宣德炉

时间:2020/2/27 文章来源:田野说小说


  铜锁。木心先生有一首小诗,叫《从前慢》,收录在他的小书《云雀叫了一整天中。在木心去世以后,他的这首小诗也开始被人们传颂。诗的内容是这样的: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在生活节奏飞快,人们已无暇欣赏周边风景的当今社会,这首小诗引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无限向往。那种慢节奏的时光,人们才能够细细品味生活的真谛:清晨不会有太多人赶车,火车站也不像今天总是人头攒动;你会注意到路边那家卖豆浆的小店,而不会行色匆匆,只想着要办的事;人们做事都很有耐心,很惜物,连锁都做得很好看,钥匙也精美有样子…

  铜锁,正是过去那种慢生活的代表物件之一,它样子或修长或圆润,颜色古朴,花纹精致,开与关的声音都很清脆,最能展现农耕时代文明的那种慢与闲——生活的乐趣尽在其中。在历史演进中,铜锁早已不单纯是锁门防盗的工具,其样式五花八门,同时又被赋予许多文化意义。我们常见的同心锁,就是丰富的锁文化的代表。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这样一种信仰,即两个相爱的人,将两把铜锁相互扣住再锁到一个有灵气的地方——一般是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那么他们的爱情就会像这对铜锁一样,永远地结合在一起。为什么是铜锁呢?在中国,这个很好解释:铜者,同也,是永结同心的隐喻。但外国为什么也会流行呢?这就不得其解了,看来年轻的恋人们,全世界都一样。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爱情锁在地”吧。

  笔者见过不少景点的同心锁,如泰山顶上玉皇庙内的锁,道教圣地三清山上的锁,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黄山之巅护栏锁链上挂的那些锁。在黄山,除了高峰绝顶之处,几乎所有的护栏铁链上也都随处可见环环交扣的锁,不仅有两锁相扣的“同心锁”,还有大小不一、相互联结的“全家福锁”和大人为孩子系的“长命锁”。这里,尤以西海大峡谷的护栏上挂的锁最多,层层磊落,延绵不绝,甚为壮观。也难怪,谁叫这里风景绝美,又是黄帝炼过金丹的地方,大家都想沾沾灵气呢。在国外,同心锁也随处可见。德国科隆的霍恩佐伦大桥围栏上,覆盖了两吨五颜六色的同心锁,挂锁的人恐怕要跨越几代人。由于锁太多太沉,以致大桥的管理方想要把它们拆卸掉,后来在公众的反对下才作罢。

  韩国首尔南山公园首尔塔的观望台,是首尔市的最高点,这里到处挂满了同心锁。成千上万的情侣们来到这里挂上同心锁,并拍下这座城市的全貌。另外,还有一个“爱的邮箱”可供存放钥匙。乌拉圭著名的同心锁喷泉,位于蒙得维的亚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喷泉旁的牌子上写道:“一对情侣把两个人名字的首字母印到一把同心锁上,把同心锁放到喷泉里,如果这对情侣能再一块回到喷泉边,他们的爱就能永远被锁住”。当然,很多情侣欣然照做。

  来到意大利维罗纳,挂同心锁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罗密欧追求朱丽叶的那个阳台外的门,门上挂满了同心锁,且已被各种语言文字装饰过的墙围了起来。同样是意大利,五渔村情人径的悬崖上被覆盖了金属丝,金属丝下悬挂了许多同心锁。这条情人径曾经是里奥马哲雷和马纳罗拉这两个渔村的情人约会之地,现把两村连接起来。另外,莫斯科、伦敦、布拉格、佩奇等多国首都也都有挂满同心锁的地方。这些分布各地的同心锁,是全人类对爱情共同的信仰。那么,它们与中国传统的锁有什么关系呢?它们都教人慢下来,慢下来才有心情去做这些浪漫的事,不要急着赶往下一站,在人生的路途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宣德炉。宣德炉是铜香炉的一种,由于其太过有名,以至于人们使用这一专有名词来称呼它。顾名思义,宣德炉得名于其诞生时的年号,它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朱瞻基亲自督促,标准极为严格,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有样可寻,有章可依。

  设计者需从古代文物经典以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式大雅的形制,将它们绘成图样,再呈给皇帝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皇帝亲自筛选确定后,还要先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等一切满意后,方准开铸一件香炉,竟由日理万机的一国之君亲自过问,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也正因如此,宣德炉才得成其名,成为香炉中的珍品。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郞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到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堪称空前绝后之作,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宣德帝将这些香炉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一种不同凡器的感觉。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

  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像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一样。

  因为宣德炉如此精致,出品后大受欢迎。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的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的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真正的宣德炉。

  真假宣德炉的鉴别竟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宣德炉造型精美,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明末清初江南著名文人冒襄,爱好品玩宣德炉,他写有《宣铜炉歌》《宣炉歌注》,及《宣铜炉歌为方坦庵先生赋》,“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便是冒襄对宣德炉的描述。

  正如《宣铜炉歌》里所歌:“抚今追昔再三叹,怜汝不异诸铜驼。一炉非小关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宣铜炉可说是明王朝全盛期的历史见证。另外,从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中可以得知,宣铜炉同时也寄托了冒襄对爱妾董小宛的思念之情。对冒襄来说,一个宣铜炉,既勾起了他对明王朝的故国之思,也勾起了他对董小宛的思念之情。可见,在国家兴亡更替之际,一个小小香炉,也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铜文化简史:铜锁和宣德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