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别致的哈萨克族骨质工艺品

时间:2015/3/27 文章来源:中国网

  长期以来,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区生活的哈萨克族人都有制作骨质工艺品的习俗。据考古资料显示,人们利用骨头制作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与石制品、木制品一样,同属人类最早发现利用的生产或生活用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孔雀河墓地挖掘出土了骨别针、骨管、骨马镳,在交河沟北墓地挖掘了鹿首骨饰等骨饰品。在阿勒泰市红墩镇克孜加尔村,考古工作者在古墓挖掘中,发现用骨头做成的箭镞,如今保存依旧完好,据初步测定,约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些足以说明,生活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在较早的时候就利用骨头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了。

  骨质品造型各异

  来到哈萨克族牧民的草原上,你会发现有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其中有用皮革、桦树皮、木料等原料制成的,还有用羊毛编织的各种手工艺品。

  其中,还流传着用各种动物的骨头做成的各种骨质品,例如用骨头制作羊头、牛头、雄鹰、龙、凤凰、花草、昆虫、小鸟等工艺品,以及箱子、床、刀柄、骨针、骨簪等生活用品近百种,其形状有大有小,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只有十几厘米,小巧玲珑,十分精美。

  去年来到阿勒泰市,在一次展览上见到了用骨头做的工艺品,其工艺和造型都令人惊叹。在草原上,牛、羊、马和骆驼的骨头,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些被废弃的骨头经过工匠们灵巧的双手和智慧再次加工,就变成了叫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真叫人佩服。

  在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康歌村,我们见到了一位哈萨克族制作骨质品的传承人艾山·那开,这位40多岁的中年牧民,高高的个子,身体健壮,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会制作很多的手工艺品,做骨质工艺品是他最拿手的。

  艾山·那开告诉我,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会做骨质工艺品,到他这一辈已是第三代了,他从1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骨质品的制作技艺。父亲是村里有名的铁匠、木匠和骨质品的制作人,他勤学好问,较快地掌握了木工、铁工和骨质品的基本的制作技艺,到21岁开始就可以独立完成各种工艺的制作。

  20多年来,艾山·那开继承了哈萨克族骨质品制作技艺,做过上百件的骨质品和骨质工艺品,其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其作品在2004年、2005年和2010年多次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并获得一等奖。

  他还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徒弟。现在,他培养了6名徒弟,有的徒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了。在他的工作间,我们见到许多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骨质工艺品,摆的到处都是。他说,现在旅游业火了,这些东西值钱了,去年他做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凤凰,卖了一万多元,说着高兴地笑了起来。

  骨质品深受群众喜爱

  我们在阿勒泰市还见到一位叫朱马汗·努尔木哈买提的哈萨克族老人,在和朱马汗·努尔木哈买提的聊天中,得知他原是文工团的一位琴师,现在已经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骨质工艺品的创作。30多年来,他坚持下乡为牧民演出,但是没有放弃他的业余爱好。

  他的父亲是一位铁匠,在他小的时候送给他一把小榔头,告诉他要靠榔头自食其力,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那把榔头至今还被他保留着,说着他从屋里拿出了那把榔头给我看。

  现在,他做骨质工艺品就离不开这把榔头,榔头是他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这把榔头带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后来,朱马汗靠自学会了木工,家里的凳子、桌子、箱子等木质家具,都是出自于他的手,除了自家用外,还帮邻居家做,常常受到邻里街坊的赞赏。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哈萨克族毡房的铁板画,获得了国家的专利。

  朱马汗·努尔木哈买提从小就对各种骨头有浓厚的兴趣,除了把自己吃完肉的骨头留下来之外,在外面见到骨头也都会捡回来,刮呀!煮呀!弄得干干净的。他总是琢磨怎样把这些骨头做成一种艺术品,再供人观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这种意识越来越强,收集杂骨成为他的一种爱好,小骨头随身装在口袋里,大一点的骨头就用纸包起来,放在袋子里提回去,他收集的骨头渐渐多了起来,并做成了数百件工艺品,成为当地有名的骨质工艺品制作专家,他的作品还在自治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中获过二等奖。

  因为骨质工艺品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民间也涌现出一批骨质品制作的传承人,使这项古老的工艺延续至今。骨质工艺品的制作和骨雕都是哈萨克族民间的一项传统工艺,古老的骨质品更多被用作生活用品。哈萨克族的骨质品制作,包括骨质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两种。骨雕也是工艺品的一种,是我国雕塑艺术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种类之一。

  按照骨质品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用具类、陈设类、器皿类、佩饰类、立雕类等类别。骨质品所使用的原料,常用的有牛、羊、马、骆驼的骨头,也有使用鱼骨和野兽的骨头。哈萨克族的各种畜骨十分丰富,因而形成了一些和骨头有关的习俗。

  在生活中小孩把玩羊拐(俗称毕式)当做一种娱乐工具、有人还用羊的肩胛骨进行卜占、算命等,骨雕在哈萨克族中还是有辟邪保平安等意义的吉祥物,具有招财纳福,带来幸运和福运、财运等一切好运的说法。

  骨质品的制作工艺

  哈萨克族民间的骨质工艺品种类很多,有镶嵌的、雕刻的、拼接粘贴等,但在制作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对骨头的选择。对骨头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一般不用陈旧、破损和霉烂的骨头,而是用时间不长,骨骼完整的各种畜骨,并根据不同用处选择牛、羊、骆驼、马的骨头,有时也用野生动物的骨头。

  第二,对骨头的处理。骨头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水煮,在水中加入戈壁滩上的硝碱,有的放未成形的土制肥皂,哈萨克语叫“卡拉萨本”,先用高温的物理方法初步除脂,这种方法多是用在新鲜的骨头上;对于陈年的骨头,先是开水浸泡,水中也要放硝碱,然后再放入烧过的干牛粪灰,进行焖烤,取出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校正。经过这两种脱脂去污除臭的方法处理过后,就基本满足了做骨质用品和工艺品的需要。

  第三,构思和开料。哈萨克族做骨质用品和工艺品一般没有设计图纸,大多是画草图或者是参考图片。有些经过观察后积累的资料,先记在脑海里构图,然后边做边设计。把要做的目标确定下来,再进行下料。

  第四,多种工艺进行加工。做一件较复杂的骨制品或工艺品,多数情况下,用一种牲畜的骨头是难以完成的,一般选择多种牲畜的骨头,有的还要用野生动物的骨头,根据造型的需要,根据不同牲畜和野生动物不同部位的骨骼,再通过锯、割、削、挖、雕、剁、磨、挫等多种工艺完成。

  第五,总装和细加工。根据构思和草图的设计,各部位的骨架、骨干、骨片大都采取镶嵌、用牛皮胶、树胶、骨胶等进行粘接、拼接组装、定型,有的还要使用彩绘等多种手段。一件作品基本完成后,最后还要总体进行雕、刻、磨、刷漆等精加工的工作,使其更加完整和精美。

  骨质品需要传承和保护

  一件骨质工艺品要经过数十道程序的精雕细刻,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达到完美。

  哈萨克族民间骨质品的制作技艺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作品都与草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各种手法做出的牛、羊、马、雄鹰、小狗及昆虫等等,都代表了哈萨克族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一件工艺品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特色,对研究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哈萨克族民间骨质品制作技艺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民间有挂骨质品的习俗,还有用羊的肩胛骨进行占卜、算命等活动。

  骨质品在哈萨克族中还是有辟邪保平安等意义的吉祥物,具有招财纳福,带来幸运和福运、财运等一切好运的说法。这对于研究哈萨克族的民俗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们在了解哈萨克族骨质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哈萨克族群众在生活中使用骨质品的机会越来越少,多数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已被现代的机械生活产品所代替。

  由于骨质品的市场越来越小,许多民间艺人已经改行,有的已经年迈,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使哈萨克族的民间传承的骨质品制作工艺出现濒危状况,急需要保护和传承。

  一件传统的民间工艺,代表着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一些民间的技艺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我们大力进行保护和传承,使这些优秀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别致的哈萨克族骨质工艺品-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