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知识

上一页
1/84页 共2487

传统吉祥图——魁星踢斗独占鳌头

时间:2014/11/23 文章来源:藏瓷网
  在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图名为“魁星踢斗”或“魁星点斗”。此图画一面目狰狞、赤发环眼、回首反顾的蓝面鬼,他右手握毛笔,左手捧墨斗,右脚金鸡独立,站在海中一条大鳌鱼头上,左脚扬起后踢,上面是北斗星。这幅画画的是鬼踢斗,即“魁”字的形象,寓意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魁星源于奎星,奎星即奎宿,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又称“天豕”、“封豕”。《史记·天官书》称:“(西宫)奎曰封豕,为沟渎。”沟渎即河流,《天官书》是指天上的奎宿与地上的河流相对应,可见西汉时并无奎星主宰文运之说,到东汉时,纬书《孝经纬援神契》始称“奎主文章”,其理由是“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

  奎星之所以演变成魁星,是因为“奎”与“魁”谐音,并且“魁”又有为首、第一的意思。“魁星踢斗图”取象于“魁”字之形,使其形象化,以便于士人祭祀膜拜。清初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顾炎武认为改“奎”为“魁”主要是因为“魁”字更容易形象化,而忽略了“魁”字有为首的含义。《十驾斋养新录》称:“凡物之首,人之帅,皆以魁名之。”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如乡试中的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又叫魁解;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又称魁甲。明代科举分考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每经第一名为经魁,共有五经魁。如此看来,魁与解元、状元有了密切关系,把奎星改称为魁星,以魁星象征文远亨通,倒也顺理成章。

  我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兴于唐宋,完善于明清时期。由于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考试中举才能进入仕途,金榜题名便成为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读书人除刻苦学习外,还祈求神灵的保佑。隋唐以后最受士人崇拜的神灵是文昌帝君和魁星。魁星信仰自重文轻武的宋代盛行,直至清末经久不衰。几乎每个读书人都乐于信奉魁星以图吉利,他们在书房里贴魁星图,在书桌上摆魁星塑像,到魁星庙里烧香膜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榜上有名。每逢考试临近,考场附近就有商人摆摊卖“魁星踢斗”图和魁星像,吸引读书人购买。另外,全国各地均设魁星楼、魁星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传统吉祥图——魁星踢斗独占鳌头-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