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造钟巧藏一台戏

时间:2017/11/14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宗文


铜镀金倒球葫芦式钟

  早期广钟质量并不好,清中期以后钟壳、机芯和构造开始接近西洋钟表。

  聪明的中国古人发明了形色各异的计时工具,圭表、日晷和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水钟等等。明末清初,欧洲机械钟表传入中国,计时准确、造型奇巧的西洋钟大量进入宫廷,很快取代了传统计时工具的地位,推进中国制钟业迅猛发展。从康熙至清末的200年间,逐步形成了“御制钟”、“苏造钟”、“广造钟”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广造钟”尤其受到清帝的青睐。

  天时地利成就“广造钟”

  “广造钟”的起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广州是中国最早接触自鸣钟的地方。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把自鸣钟带到广州,用其拉拢中国官员,引起人们对自鸣钟的兴趣,连宫里的皇帝也成了自鸣钟的大牌粉丝。

  康熙和乾隆对西洋钟表都格外偏爱。通过来华的传教士,康熙了解西方先进的科技发展状况,对传教士带来的机械钟表爱不释手。他多次传谕广东巡抚、广东粤海关监督,每年向外商购买大量欧洲钟表。为了满足帝王的喜好,臣子们不惜重金四处采购奇钟异表,18、19世纪,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

  进口西洋钟表的主要集散地就是广州。康熙中期,清朝廷在东南沿海设立海关,监督和管理进出口贸易,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指定广州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禁止其他地区商民出海贸易和与外商接触。广州的制钟业利用这一特有的经济、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民间制钟作坊。

  欧洲制表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把钟表制造工场开进了广州。当时广州著名的欧洲制钟工场有两家:一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长马金图斯开设的;另一个工场是18世纪伦敦著名钟表匠詹姆斯·考克斯的后人所开。这些工场对“广造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广珐琅工艺全国独有

  西洋钟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是在清朝廷一手推动下完成的。康熙年间,清宫廷请瑞士著名钟表师法斯·斯塔林来华做制钟指导,在内务府造办处设做钟处。斯塔林此后供职于做钟处,成为一名清宫的西洋工匠。瑞士名匠督造的“御制钟”体型高大宽厚,以色彩暗淡肃穆的木结构居多,钟声浑厚,气象庄严。

  相形之下,“广造钟”小巧玲珑了许多,一般通高一米左右,多采用铜镀金结构和镶嵌珐琅的手法,通体金碧辉煌,适于室内点缀陈设。表面嵌色彩鲜艳的各色珐琅是“广造钟”一大特色。这种珐琅又称为广珐琅,有黄绿蓝等颜色,中国南方俗称烧青,而北方称烧蓝,当时国内只有广东工匠掌握烧蓝工艺。今天故宫所存的“广造钟”多镶嵌烧蓝片,与“御制钟”特有的黄珐琅形成鲜明的对照。

  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是“广造钟”一个显著的特点。广钟外形多为亭台楼阁等建筑造型,或做成葫芦、盆和瓶等有吉祥含义的器物形状,或安置吉祥物,如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仙鹿、麒麟和大象寓意长寿、吉祥和太平等等,都是中国独有的造型。

  取意喜庆的“广造钟”自然成为歌功颂德、为帝后庆贺寿诞的上佳选择。相当一批“广造钟”装有活动玩偶,玩偶手中握有“福寿齐天、千秋永固”等吉祥的对联或条幅。借神话中的白猿献桃故事祝贺帝王长寿,也是“广造钟”常见题材,制于乾隆前期的铜镀金白猿献桃乐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构造复杂接近西洋钟表

  其实,清早期的“广造钟”质量并不好,只仿制了西洋钟的形而未得其神。清中期以后,“广造钟”的机械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钟壳、机芯以及复杂的构造都接近于西洋钟表,与结构简单的“苏造钟”完全不同。乾隆以后,清宫钟表有重装饰,报时功能居次的特点,华丽精巧的“广造钟”与这一潮流恰好吻合。

  “广造钟”一般装有几组齿轮系统,以塔轮、发条和链接做动力源,充分利用机械联动原理完成走时、打点、奏乐等功能,人、鸟、兽、水法和转花等活动附件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铜镀金嵌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布置了渔樵耕读四类人物,启动后,在音乐伴奏下,鸭子戏水、渔翁挥杆、樵夫扛柴、农夫扶犁出入、仕人挥扇,同时顶层的葫芦瓶腹间的“大吉”门自动打开,里面人物转动。钟内机关联动协调,可见机械工艺水平之高。

  “广造钟”追求活动装置设计的独具匠心,每座钟都有独特的亮点。造于乾隆年间的铜镀金龙喷球五子夺莲钟,以“龙吐球”动作闻名。此钟分三层,音乐和机械制动系统设于底层内部,外面绘寓意吉祥的“五子夺莲图”。中层两扇红漆门可自动开启,门内有盘龙一条,扬头张口,龙头被罩在一个喇叭形玻璃罩中,罩内有一红色小球。活动装置启动后,乐声四起,对联转换,钟体四周的转花和伞状花一起旋转,机芯中的一个气囊则充气再释放气体冲击小球,使之上下飘浮,制造出盘龙喷球的效果,直到气尽球落。

  铜镀金珐琅亭式乐钟则以升降塔见长。此钟的三层结构好似宫中三层戏楼,中层亭子内一镀金升降塔,塔旁有两个飞人玩偶,能随塔的升降而上下舞动,台上玩偶摹拟戏剧演员动作,人、塔、花和水法同时转动,妙趣横生。

  转花也是“广造钟”常见的装饰手法,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乾隆铜镀金珐琅瓶变字转花开花钟,瓶腹中央有料石转花,可变换红绿黄蓝四种颜色,花瓣形状可以变化,开合时花心落一蝴蝶,翩然姿态引人浮想联翩。

铜镀金写字人钟,“英国绅士”为清帝写对联(局部)

  珍品馆:英造贡钟能写汉字

  上有所好,下必效尤。清代皇帝对自鸣钟的喜爱,不仅引得臣子们争相搜集奇钟异表,一些外国使节也投其所好,不远万里带来专门为清帝设计的结构精巧、寓意吉祥的贡钟。

  18世纪伦敦著名的钟表匠威廉森制作进贡的铜镀金写字人钟,是故宫钟表馆现存清代钟表中的精品。

  该铜钟高约2米,最底层的写字机械人与计时部分机械并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装置,内部设有3个圆盘,盘的边缘有长短距离不一的凹凸槽,这些盘是按笔画、笔锋而特制的。上弦启动机械装置之前,需将机械人手中的毛笔蘸好墨汁,然后启动开关,这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工整有力的汉字,一边写字,机械人的头一边左右摆动。

  据故宫钟表专家介绍,此钟是英国设计师专门为中国皇帝设计制造的,即使在英国现在也看不到类似的钟表,由于写字人钟极其珍贵,入宫以来便绝少迈出故宫大门。

  得到这只座钟之后,乾隆对机械人钟的兴趣与日俱增,多次下令造办处对宫中原有的写字机械人钟加以改造。顺便说一下,乾隆朝做钟处主要活计,就是依据上意对各种自鸣钟表进行改造。供职于清宫做钟处的法国传教士汪达洪,就曾经对一件写字机械人钟进行改造,使其能书满文、蒙文的“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宗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广造钟巧藏一台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