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是令全世界叹为观止且独一无二的中国陶瓷收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个人收藏之一。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David,1892-1964年)以其对中国艺术终生不渝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历时四十载倾心集藏中国陶瓷,终使其收藏成为经典,可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瓷媲美,甚至有所超越。近一千七百件藏品涵括唐宋名窑精品、元朝瓷器典范以及明清两代巅峰之作,是中国各朝陶瓷艺术精品的标准,也是学习中国陶瓷史的最佳范本。其收藏始于1914年,1950年全部捐赠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以建立中国陶瓷学术研究体系,又于2009年集中陈列在全新的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持续展现中国陶瓷的永恒魅力。以上这些,都是本书必须出版的显而易见的理由,却鲜为国人所知。五年前我于伦敦求学时,第一次听闻大维德爵士并亲见其收藏时,为之震惊,并产生了强烈的意愿,要将这一空前绝后的海外收藏介绍回中国。而今几经波折,终于使其以精选中文版图录的形式在睽违百年后首次回归故里,而且得以使用诸多英文原版图录所没有的多角度高清照片,不胜欣喜。

  中国数千年文明为全人类贡献了无尽的艺术文化财富,其中最值称颂者莫过于精美的中国陶瓷。这一盛誉不仅体现在CHINA这一名称上(英文意为中国,也是瓷器),也体现在过去一千多年中国陶瓷在全球航海史、贸易史和经济史中的重要地位上。中国创造了许多令西方世界疯狂数百年的艺术珍品,在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这种狂热的兴趣爱好始终和严谨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国内对于陶瓷的系统性、学术化研究仅仅从20世纪初才开始,且有所中断。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国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海外交流也使国人逐渐了解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明珠。我们希望以这本《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为“海外藏家与博物馆”系列的开端,逐步为国内藏家、学者、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们介绍精彩的海外中国文物瑰宝,以及它们的收藏、保存和研究情况,使其在当下新的时代环境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欣赏。

  这一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交流项目意义重大,得以实现要归功于长久以来为中国艺术领域贡献的中西方学者们。首先感谢英文版原作者,两位在中国陶瓷领域有杰出建树的女性,国际著名学者康蕊君(Regina Krahl)以及大英博物馆中国陶瓷部主任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她们对大维德收藏的深入研究和专业注解,为我们解读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之一。本书中文版得以出版的核心关键是主译者和审校:悉尼大学的李宝平博士(Baoping Li)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黄薇(Wei Huang)女士。这两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知名学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为大维德爵士收藏在中国的首次亮相提供了忠实流畅的翻译,建立了系统准确的学术用语标准。尤其要感谢李宝平博士的尽心热情帮助,方使本书顺利出版。此外,特别感谢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多年、现任苏富比纽约副总裁的汪涛博士(Tao Wang)、苏富比艺术研究院东亚艺术课程主任龙安妮博士(Anne Farrer)以及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司美茵(Jan stuart)的热心建议和促成,才有该项目的诞生。同时感谢本书的执行团队,大英博物馆公司的希拉·麦肯那(Sheila McKenna)、阿曼达·奥博伊尔(Amanda o'Boyle)和克里斯托弗·萨瑟恩斯(Christopher Sutherns),以及艺术亚洲有限公司的刘扬(Betty Liu)、陈婉晶(Amy chen)、尼古拉斯·弥迩本(Nicholas Milburn)、约翰·弥迩本(John Milburn)、晏茸(Rong Yan),以及编辑许海意博士、严方和设计师李猛。另要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如中国文物报社的朱威、香港邦瀚斯的王晰博、北京两可堂的黄诗扬、北京的曲永建老师、国家博物馆的廖飞、上海的万云海、香港的沈杰妮等。还有许多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们,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在此送上我们真挚的感谢。最后的感谢,要送给同样为中国陶瓷奉献了一生的两位英国绅士,朱汤生(Julian Thompson)和高登·朗(Gordon Lang)。很遗憾两位老师没能看到本书的完成,但他们和大维德爵士一样对于中国陶瓷的毕生热情和追求,将会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前行。

谭圆圆(Yuanyuan Tan)
Art Asia艺术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