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资讯

上一页
1/234页 共6999

藏族木碗的千年传承:俨若情人怀中揣

时间:2017/4/5 文章来源:中新社林芝 作者刘荫

  在西藏昌都市的拉姆家中,有一只已有一百年历史的木碗。“这只木碗跟随了我爷爷一辈子,是传家宝。”拉姆说:“我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只木碗,虽然现在出门不再揣着,但我们使用木碗吃饭的习惯依旧保留。一只木碗很可能要用一辈子,质量必须要好。”

  拉姆的木碗是母亲多年前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购买的。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特殊的亚热带气候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流传着木碗制作技艺,2007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千年历史的察隅木碗,已成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察隅木碗选用桦木、五角枫、三角枫等优质树木的木瘤,经采伐、水煮、阴干、制坯、定型、上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纹样精致,储存食物具有保温保鲜效果。

  “80后”罗松群培是察隅木碗制作的传承人。儿时随父亲上山寻找木瘤制作木碗至今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藏族人对木碗有着特殊的感情,走到哪都要揣着自己的木碗,一辈子就揣这一只。正如藏族民歌中唱道:“情人若是木茶碗,时刻揣在怀里头。”

  2006年,罗松群培成立了“阿扎冰川林下产品有限公司”,从事木碗制作。他将这项藏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授给察隅县的村民,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如今,这间察隅木碗加工厂已有32个加工师傅,年产值达100多万元人民币。

  “以前打磨一只木碗非常费劲,现在用机器先进行粗加工,再手工打磨,既省力又保护了传统技艺。”罗松群培说:“现在这项民族手工技艺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游客也慕名购买收藏。”

  罗松群培介绍道,察隅木碗的价值在于工艺,更在于其中蕴含的藏文化。“以前木碗的使用有男女、长幼、僧俗的区别,而人们的情分也体现在木碗上,比如送完远行之人后,家人要把他的木碗先添满食物再给自己添,当其回家后,要用他的木碗盛满茶奉上,为其洗尘等等。”

  今年,罗松群培计划再收一批徒弟,将这项宝贵的手工艺传承光大。“这次打算以贫困户为主,教授他们谋生的手艺。”罗松群培说:“木碗对藏族人有着特别的意义,而这些年我把察隅木碗带到深圳、成都等地,也很受欢迎。”

  罗松群培的父亲格松赤烈制作木碗已有近50年,他告诉记者,从来没想过木碗制作工艺如今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价值。“以前做木碗只是为了生计,没想到现在价值这样大,看着儿子能将这门手艺发扬得这么好,心里非常高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