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资讯

上一页
1/234页 共6999

贵州500年传统土陶工艺的转型路 创新焕发新机

时间:2017/10/25 文章来源:中新网贵阳 记者刘鹏、李婧、瞿宏伦/摄


母先才在烧制土陶

  在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有一条集陶艺销售展示、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街。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到土陶艺术品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可以亲自制陶,把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

  然而,在十几年前,这样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烧制土陶工艺村,却是一片萧条,土陶作坊逐渐转产、倒闭,掌握制作土陶技术的人也只剩不到10人,母先才正是其中之一。近日,母先才向记者讲述了花茂村传统制陶工艺的转型之路。

集旅游休闲、陶艺展示为一体的陶艺一条街

  土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土陶以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中华民族四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

  花茂村土陶历史悠久,母先才介绍,土制泡菜坛、土制油盐罐、水缸、米缸……外表看似粗糙的土陶制品,曾经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村里曾经有大大小小50多家土陶作坊,每年生产数十万件土陶制品,并且供不应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玻璃等产品的出现,土陶制品逐渐被其他物品所替代。”

  如何让传统工艺继续传承,继续焕发新机,传统的制陶人开始把土陶制品“转战”艺术品方向。

  “陶瓷外面有一层釉,不透水,不透气,但色彩鲜艳美丽,而土陶没上釉,透水透气却不那么美观,也显得粗糙。”母先才说,2015年去江西景德镇学习回来后,便尝试将土陶工艺与景德镇陶瓷工艺结合,向艺术品转型。

  第一次转型效果非常好,母先才笑着对记者说到,人多人觉得与艺术结合的土陶不仅美观,可用作珍藏,还可以使用,作为生活用品。转型也让母先才尝到了第一口“蛋糕”,“两年来,我的土陶生意收入足足涨了10倍,一年基本上都30万左右的收入。”

  母先才的成功转型带动了花茂村土陶业的集体转型路。伴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热潮,花茂村将新农村与旧土陶的完美结合,传统工艺与新兴产业的相得益彰,传承中有拓展,秉持中有创新,不再是单纯清一色的陶瓷陶罐,也不再是简单划一的土钵土坛。

  罐上有画,坛上有景,可盛酒装菜,亦可摆家赏艺。依旧是钴钴旋转的石坯台,灵巧双手,制造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品,旋新出实用与审美的新内涵……传统土陶逐渐有了新机。

充满陶艺元素的围墙

  如今,花茂村陶瓷工艺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当地依托制陶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提炼陶艺文化,在村中打造了一条集旅游休闲、陶艺展示为一体的陶艺一条街。

  走进花茂村,随处可见各类陶制品,随处可见陶艺元素,一批批古朴传神的陶艺产品拓展了当地陶艺的发展前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