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家

上一页
1/10页 共257

郭卓怀寿山石雕刻艺术:凝神于景 心入于境

时间:2013/8/4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唐颖


郭卓怀作人之初组雕之一 善伯洞石《我在哪里》人物摆件 图/郭卓怀 福建东南拍卖

  人物名片

  郭卓怀 1955年生,福建福州人,字白羽。擅长人物圆雕、浮雕及薄意雕刻。其雕刻作品在刀法与章法上吸取了传统寿山石雕技艺之精华,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给人以儒家风范之高雅,愉悦之快感。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省民间艺术家。现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将自己的寿山石斋搬迁至寿山石文化城时,“怀德轩”的主人郭卓怀仅仅只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简短到不足五十字的微博:“本斋‘怀德轩’已于5月29日入驻鼓楼区衣锦坊寿山石文化城23号。敬请各位朋友光临指导。”虽言简意赅,但配图的两张雕工精湛的寿山石圆雕作品已足够引人注目。作为寿山石雕界功成名就的艺术家,郭卓怀新店乔迁的消息自然引发了众多志同道合的藏友们的庆贺,对此郭卓怀只谦逊地邀请藏友们过来品茗赏石而已。郭卓怀将心爱的寿山石斋命名为“怀德轩”,除了对于名字中“怀”的影射,同时也暗示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圣人孔子所赞赏的“君子怀德”的品格。低调与谦和似乎是这位从艺三十多年的寿山石雕大师为人处世的常态,就连他为自己所取的字“白羽”,也同样在诉说着郭卓怀为人的准则,即“纯洁友善、清白谦恭”之意,也不免令人想到唐代张九龄《白羽扇赋》中的“安知烦暑,可致清凉”之句。事实上,郭卓怀的寿山石雕作品也确如一阵盛夏之风,为寿山石雕界带来了清新舒畅的凉意。

  技法融合,文人诗意

  生肖属羊的郭卓怀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是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其父郭懋介是寿山石雕界的一代泰斗人物,郭懋介先生虽在晚年才重执雕刀,但却有着长期的艺术积淀,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郭卓怀,而郭卓怀的出生地鼓山镇后屿村更是著名的寿山石雕刻发源地,从小的耳濡目染也使郭卓怀对寿山石雕艺术抱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在其父退休重新拿起刻刀进行寿山石雕创作之际,郭卓怀也就自然而然地跟随父亲学习寿山石雕刻工艺。

  长期的潜心习艺使郭卓怀的雕刻技艺极为全面,擅长圆雕、高浮雕、薄意、印钮等多种寿山石雕刻技法,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郭卓怀能够针对石材的不同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雕刻手法,甚至能够将不同的雕刻技法恰到好处地融合在同一块石材的雕刻上,不仅毫无突兀之感,还使作品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精妙的技艺与寿山石的天然之美相得益彰,令人惊叹。

  这一点在郭卓怀的薄意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郭卓怀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薄意作品,这些薄意作品无不凸显出他鲜明的个人风格:雕工流畅,苍劲中又有细腻。而在题材的选择上,郭卓怀曾经的回乡插队的知青经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灵感,因此郭卓怀薄意经常将传统的文人典故与田园山水背景相结合,在石材上以小见大地勾勒出一派恬淡的山野牧园风光,风格清新自然的同时又饱含了气息浓厚的山水田园诗一般的文人情怀。正因为如此,他的薄意画面总是充满了感染力,可谓“凝神于景,心入于境”,让观赏者的心灵完全融入到郭卓怀所创作的山水美景之中。

  田黄石《渔樵耕读》薄意摆件正是郭卓怀这一风格的典范之作,这件作品以民俗画中常见的渔樵耕读入题,在淳朴的田园风情中蕴含的是浓厚的文人韵味,郭卓怀将近处迎风飘拂着长长的枝条的柳树和错落有致的河岸石安排以巧妙的高浮雕技法安排在了田黄石天然的厚凸部位,使得它们的距离在视觉上与观赏者骤然拉近,而在田黄石薄凹处,作者则以传统的薄意手法雕刻出浩淼的江水、江面上撑船的渔翁和远处岸上躬身驼背负薪的樵夫等等远景,作为近景的陪衬,精巧的薄意技法使得这些远景朦胧优美。整体画面结构饱满,布局合理,过渡自然,层次感丰富强烈。高浮雕与薄意的完美结合不但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田黄石原本的石材,而且提高了画面的立体感,意境由近及远倏然开阔,方寸之间呈现出无尽的天地,作品浑然天成,流露出浓郁的书卷气。他的田黄石《清明诗意》薄意摆件、田黄石《牧归》薄意摆件、田黄石《牧童》摆件等都显示出了这样的风格,在郭卓怀的薄意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古雅的生活,还看到了田园的情致。

  在刀法的挥运上,郭卓怀可以说将东门派利落简洁的风格技巧展现到了极致,而高浮雕与薄意的技法结合使得画面显示出非常强烈的纵深感。

  风格突出,外圆内细

  能够将多种雕刻技巧相互融合显示出了郭卓怀深厚的雕刻功底:只有具有了娴熟的高浮雕技艺,才能将近景刻画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同样,只有具有了高超的薄意技艺,才能够将远景刻画得深远意境、清新含蓄。除此以外,这样的融合更显示出了郭卓怀对于寿山石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他突破了长久以来不同雕刻技法各行其道的陈规,使得这些技法得以综合挥运于同一块石材上,而寿山石美感也通过这些不同的技法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除了技法的综合运用,郭卓怀在寿山石雕刻风格上的个人特点也十分突出,他的圆雕作品在雕刻手法上外圆内细,不仅使作品把玩称手,还充满了古朴的意蕴,而适度的夸张手法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古意盎然之上又添一重风流情致,显得尤为生动有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郭卓怀的作品将这句话做到了极致,他所雕刻的人物神态鲜活夸张,取材于生活中的《人之初》组雕中胖乎乎的稚童给人们极为深刻的印象,哪怕是以神佛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也常常充满了世像百态的“烟火气”,分外亲切可人,譬如他的高山石寿仙雕件,将石形饱满的纯净高山石雕作一老寿仙,右手持仙杖,左手持寿桃,慈眉善目,低头含笑,举步欲行之态。寿仙头部刻意夸张,既显得浑圆古朴,又让人物的造型看起来诙谐有趣,使整件作品显露出圆润的美感。而在细节的刻画上,郭卓怀也处理得相当到位,衣褶的垂落感、精致的花纹无不显露出作者的细腻情怀。

  作为寿山石雕创作者,技艺纯熟的郭卓怀在自己的创作之路上不仅将寿山石的传统雕刻工艺挥运到了极致,还进一步突破藩篱,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并创作出一系列艺术气息浓厚的作品,向世人传达出一位雕刻家的艺术风貌与精神。

郭卓怀作田黄石《牧归》薄意摆件 图/郭卓怀 福建东南拍卖

郭卓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