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家

上一页
1/10页 共257

痴迷根雕的芦台张

时间:2014/2/12 文章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天津宁河有一位艺术品收藏大家,人们亲切地称呼他“芦台张”。“芦台张”本名张宗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根雕艺委会副会长、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天津民协根雕艺委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民间工艺美术家……如此多的头衔集于一身,都在印证着张宗泽艺术上的造诣。

  张宗泽对根雕艺术满腔热忱,改革开放后,他开始细心钻研这一艺术,成为天津最早研究根雕艺术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曾这样总结张宗泽的根雕艺术成就:“根雕创始人,津门第一家。”一个个缺乏生命的枯根,在他的创作下成为一件件极富灵气的艺术作品;化腐朽为传奇,他将四处“寻根”视为他人生中的一大乐事。马年新春第一期“天津收藏家”,记者就来带您认识这位对根雕痴迷30余载的艺术收藏大家。

  改革春风吹来根雕复兴

  张宗泽自幼喜爱书画、泥塑,长期从事民间美术创作。1972年他在宁河县东丰台镇组建工艺美术厂,为天津口岸提供“木板年画”、“民间玩具”等出口工艺产品,那时的张宗泽主要负责质量把关、技术培训和样品设计。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让张宗泽有条件触摸到工艺美术领域,更可以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正是伴随着这股春风,张宗泽开始了根雕艺术的探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宗泽告诉记者:“1978年,我正式接触到了根雕这项艺术。但当时条件的确有限,我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实物参考,在这种情况下,我凭借自己的想法开创性地开展了根雕创作,当时在天津乃至全国都算得上率先投入根雕创作。”

  提到1978年,不能谈及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距离震中位置较近的天津宁河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当时还住在地震棚里的张宗泽经过半年的努力,创作出了形态各异、不同题材的根雕作品20余件。他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先后参加了1978年宁河县举办的职工美展和1979年天津市举办的首届民间美展,作品《十二生肖》获一等奖,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作品两件。张宗泽根雕作品的问世,引起天津市及全国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对后来天津及全国根雕艺术的兴起、发展和推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宗泽在根雕艺术的实践中不断创新,1982年、1984年、1995年均有创新作品参展,除树根外又利用树根疤瘤、根雕切片、板皮年轮,变废为宝搞出不同风格的造型艺术,还开发了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作品,如壁挂、浮雕、中外人物头像、文房用品等。这些作品一经在全国展出,即受到同行及专家的赞誉,并为各地作者提供了信息和创作捷径。张宗泽的根雕作品取材严谨、风格独特,主要表现田园情趣,从作品内容的丰富和题材的广泛反映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根雕创作始于一根萝卜

  “芦台张”张宗泽能创作出如此精致的根雕作品,有其天赋异禀的优势,但也与他的潜心创作分不开。讲起自己的根雕创作,张宗泽介绍说:“在此创作前,我的主要创作材料就是白萝卜。”

  当年在田地里,经常能看到白萝卜。张宗泽发现了一棵萝卜,长相有些怪异,一棵萝卜茎下竟然劈出了13支杈。从这根怪异的白萝卜开始,张宗泽开始了萝卜雕刻的创作。“那时根本没有这么专业的刻刀,完全是用铅笔刀创作的。”张宗泽介绍说,这样一件处女作作品除了“孤芳自赏”外,他还拿给朋友们看,朋友们纷纷赞扬。但可惜的是,萝卜是靠水分支撑的,展示一段时间过后,萝卜打蔫了,作品的美感也就不在了。

  后来,张宗泽某天和同事们在北京西山游玩,在曲径旁发现了裸露在外的树根。本身就对植物标本存有爱好,他希望将这棵树根带回家当做盆景,但真的拿回来后,便从这棵枯树根中看到了玄机。“当时我就在想,树根同样也可以雕刻,而且能够存留很久。当时头脑中并没有完全形成根雕的概念,只是觉得好玩便开始了根雕创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项创作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在天津乃至全国都开创性地展开了根雕艺术创作。王树村曾对张宗泽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投身于根雕创作予以肯定,他生前还曾为张宗泽题写过一块匾——根雕创始人,津门第一家。一次展览中,冯骥才兴奋地说:“我以后称呼您为‘芦台张’吧,您本身就是宁河芦台人,这样一个名称带有地域性,也是对您艺术造诣的肯定。”后又专门为张宗泽题写了牌匾。

  根雕创作遵循宁缺毋滥

  研究根雕创作,张宗泽对其有了全面性地掌握。他说:“之所以根雕作品这么快地就被群众接受,我总结它有这么几个特点: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老少皆宜,可以说这是一项大众艺术。但俗话说物极必反,当根雕从艺术创作上升为经济利益的时候,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就出现了。”

  不能不说,根雕艺术是借助了自然资源的优势,当看到根雕能够赚钱的时候,很多人便跟风般地涌入其中。“但根雕的创作其实需要有一定美术功底的人才可以完成。”张宗泽说,“从80年代后期开始,根雕艺术逐渐降温,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好事。找到一块良才不容易,出自名家之手,将其打造成为艺术品更为难能可贵,而滥砍滥伐,不仅破坏生态,也让这些树根不具收藏价值。”

  为了让根雕艺术有序开展,并为环保事业做出艺术家的贡献。张宗泽在行业内提倡选用现有资源,变废为宝。于是他利用树疤、树瘤树瘤、根块切盼、板皮年轮创作出不同艺术造型,将根雕艺术带入艺术殿堂。

  张宗泽,今年74岁,天津宁河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现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协根雕艺委会副会长、天津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并被授予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张宗泽自幼喜爱书画,后长期从事民间美术创作。改革开放初期,他在当时一无资料、二无实物参考的情形下在天津首创根雕艺术创作,继而创新,利用树疤、树瘤、根块切盼、板皮年轮创作出不同艺术造型,将根雕艺术带入艺术殿堂,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共同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张宗泽的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艺术大奖,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称呼张宗泽为“芦台张”,借此肯定张宗泽在民间美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