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356页 共10660

安徽榔桥木梳:千年手工技艺老树开新花

时间:2019/10/27 文章来源:中新网合肥 刘鸿鹤


图为榔桥木梳中,用于迎亲嫁娶的喜梳。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榔桥木梳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制品,其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明清时代达到相对鼎盛,其中制作考究的黄杨木梳和枣木梳曾被皇宫大内采办为御用梳妆用具,因此又有“宫梳”的美誉。

图为保健木梳

  “榔桥木梳距今应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和我们地方的人文环境、生活习俗有关系。”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榔桥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国华说,“榔桥木梳很好地把徽雕和木梳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做工细腻,造型别致,线条流畅,雕刻精美。”

  据介绍,制作一把传统榔桥木梳,需要经过选材、煮坯、开齿、雕刻、髹漆、抛光等二十八道工序。而木梳是否具有梳齿圆润光洁、不扎头皮、不拉头发等特点,手工做齿则成了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也是榔桥木梳制作工艺的特色所在。

吴国华正在制作榔桥木梳

  “我们手工做梳齿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从齐口到隔间到剃齿方根,要十道工序。”吴国华说,“如果梳齿做得不好,那么就会拉头发、扎头皮,所以做齿是手工做梳子最讲究的一道工序,因为梳子的主要功能还是梳头。”
  在吴国华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众群体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消失不见,这让她很是担忧。为了能让榔桥木梳顺应时代的发展,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吴国华不仅开办木梳工厂,在传统木梳的基础上,开发了实用的保健木梳、美观的工艺木梳等产品,同时还开设了木梳博物馆,把木梳文化和制作技艺展示给大众。

木梳博物馆里,手工艺人正在向参观者展示榔桥木梳手工技艺。

  “我现在是安徽省级非遗,那么我就有一个传承的责任,所以我建了这个木梳博物馆。”吴国华说,“我把木梳的发展历史,以及手工制作木梳的二十八道工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知道手工木梳是怎么做出来的,让人们感受这项古老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吴国华正在为木梳打磨梳齿

  在中国古代,当女子出嫁时,都会用木梳梳头,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饱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如今,榔桥木梳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并与宣纸、宣笔、桃花潭成为安徽泾县推动文化建设的四大品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