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资讯

上一页
1/234页 共6999

蒙古族刺绣:一针一线手中生花

时间:2016/8/22 文章来源:中新网鄂尔多斯 乌娅娜/摄


图为姚凤琴介绍蒙古族服饰上的刺绣作品

  “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也许我还能绣十年、二十年,我希望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传承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这项技艺。”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传承人姚凤琴告诉记者。

  21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首届文化遗产博览会已接近尾声,姚凤琴向每一位关注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的民众进行细致地讲解。

  姚凤琴说:“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中,蒙古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刺绣艺术,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悠久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早在二千多年前,匈奴即已善于刺绣。从匈奴坟墓中发掘出的具有当地匈奴人艺术特色的毛毯上有贴花形式的奇异图画。在毛织品上绣有骑马人及其他图案等。与此同时,东胡“乌桓妇女都刺绣和织毛毯”也有具体历史记载。

  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元朝以前的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在服饰上如衣服袖口、衣领、蒙古袍的边饰等,以及生活中所用的荷包、摔跤服、枕套等都可以见到精美的刺绣。

  “刺绣图案常见龙凤、鸟兽、蝴蝶、蝙蝠以及各种花卉、寿字、葫芦图、哈木尔图(如意或云头)等等各种纹样,寓意吉祥、平安、富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艺术。”姚凤琴介绍说。

  鄂尔多斯蒙古族姑娘从小就跟随长辈学习刺绣,姚凤琴也不例外。

  姚凤琴生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牧民家庭,自小学习刺绣的她起初只把这项技艺当做日常制作服饰及生活用品时的手艺。

  “在我40岁那年,患了重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闲暇之余做的带有刺绣的荷包可以卖钱。当时觉得自己的病很严重,为了给孩子们减轻一些负担,也能留个‘念想’,我开始大批量地制作刺绣作品。”姚凤琴坦言。

  随着病情好转和作品积累,姚凤琴开始意识到蒙古族刺绣这项技艺不仅仅只是能换钱的“手艺”,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展的技艺。

  此后,姚凤琴致力于蒙古族刺绣教学。“每次都要带着好几十斤的作品辗转各地免费教大家学习刺绣,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了。”

  可姚凤琴也表达出一些担忧:“虽然很多人喜欢并且开始学习刺绣,但是能真正完全掌握技法的少之又少,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尽管现在姚凤琴的作品“价值不菲”,但她并不进行售卖。“卖了就没有成品供大家学习了,完成一件作品周期很长,复杂的需要一年的时间。”姚凤琴说。

  谈及对于刺绣的创新,姚凤琴告诉记者:“我们尝试过内容和色彩搭配上的创新,但是成品和传统技艺相比‘感觉’不对,为了尊重历史,我在教学时一直沿用最传统的手法和配色。但是在内容上,我尝试了人物刺绣,通过三至四个颜色‘缠秀’的手法体现人物五官立体感。”

  2008年,蒙古族刺绣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鄂尔多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曾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对人的保护,社会应该给予这些传承人更多关注,让他们更有自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躺着的文化遗产站起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