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动态

上一页
1/77页 共2278

知者创物 感工艺之美——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亮相国博

时间:2021/8/25 11:27:5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8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的“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现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彰显中国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审美、科技和历史价值。展览展出作品分别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工作者创作者。他们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关照栖居地环境和民族习俗等特质,融合新技法、新材料和新创意,既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又注重现代美学的艺术表达,系统深入地诠释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全国征集遴选和特邀的近270件/组作品。分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乐‘饰’”六个部分。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继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代新章——首届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之后,对打造发现、展示和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领域优秀作品的展览品牌,记录工艺美术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工艺美术表达话语体系的丰富与拓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也通过此次展览贯彻落实了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推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中药炮制及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指示与倡导。此外,对于鼓励并倡导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在思想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坚定的创作立场、创作原则和创作追求,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标准,追求精品,创造经典;在行动上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田野;在创作上弘扬“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塑造“中国美学价值”,都具有时代意义。

  据悉,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南9展厅展出一个月,并将于2021年10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才“雕”秀出

  传统雕刻工艺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工艺美术门类,是以雕、刻、塑的表现手法将不同地域的物理材料,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从而创造出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描绘了传统雕刻工艺的创作过程。现代雕刻工艺呈现出自由、开放的面貌,与传统雕刻侧重精细写实不同,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观念的表达。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雕刻的语言。本单元展出的40余件雕刻作品,展现出雕刻艺术工作者以继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审美展开探索与尝试的艺术特征与时代风貌。



展览现场 

千“漆”百趣

  中国漆器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既美观又耐水耐腐。传统漆器色彩多变,器型迥异,综合运用各种装饰技艺,制作精美,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表达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美学观念。21世纪,面对装饰绘画、立体造型、现代设计等当代艺术语境,色彩靓丽、造型新颖、用料环保成为现代漆器工艺的时尚。让传统回归生活,将多样化的漆艺表现手法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是艺术家紧跟时代走出的新思路。本单元展出的70余件来自全国各地的漆器作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尝试,将漆器工艺与现代艺术和工业设计相结合,呈现出艺术家们在当代审美语境下独特的艺术意蕴与表现语言。



展览现场

细“织”入微

  纤维工艺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等制作手段,创作平面、立体和空间装置形象的一种工艺。现代纤维工艺追求通过不同形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使视觉、触觉等感知得到更多美的愉悦,建立更宜居的空间环境。本单元共展出了包括编织、织绣、印染在内的40件工艺作品。艺术家们将现代艺术审美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广泛探索、大胆试验纤维工艺的独特艺术语言,在创作理念、造型手法、呈现方式上多有突破,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性能,使纤维工艺摆脱平面走向立体,开拓出多维度的展示空间,从形式、构成、色彩等诸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展览现场

绚“璃”多彩

  在中国,玻璃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因其类似美玉,而被称为“璆琳”“陆离”。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玻璃艺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渐形成全新的语汇体系,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多元化趋势。玻璃是光的容器——玻璃的坚硬与光影的流动,玻璃的有型与光影的不羁,都形成有趣的反差与对话,使之成为阐释哲学思考、抽象意境的绝佳载体。在本单元展出的40余件玻璃工艺作品中,艺术家们充分发挥玻璃工艺的可能性,运用隐喻、符号、象征等表现形式创造出写实、抽象、自由随意、奇思妙想的手工玻璃作品,来表达对这绚丽多彩的玻璃艺术世界的思想情绪与文化感知。 





展览现场

尽善“金”美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有景泰蓝、烧瓷、包金、错金、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等类别,品种繁多,自成体系。金属工艺的演进同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新技术将材料性状的边界不断后推,也赋予了艺术家们更多与这种古老载体对话的可能性。在这一单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极致工艺的执着,对空间美感的追求,以及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哲学思考。在不断突破材料本身局限的同时,艺术家也在不断向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灵感和养分,力求建立现代金属工艺的中国表达。



展览现场

赏心乐“饰”

  中国传统首饰具有选料绚丽贵重、结构精巧的特点,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造型和纹样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现代首饰在主题、材质、工艺、设计理念、佩戴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突破,更加注重个性的宣扬和观点的传达,且选料不再局限于贵金属和珠宝。审美偏好由具象、繁复转向抽象、简约,强调饰品与佩戴者的有机联系,捕捉生活中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在注重美感效果的同时,关照社会现实。首饰的使用人群也大大扩展,不再仅仅是彰显财富和身份的奢侈品,而日益成为佩戴者个性表达的重要载体。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本次展览的显著特征。艺术家们自厚重历史中汲取灵感,以创新手法加以诠释,尝试用现代的语言与历史“对话”,在碰撞与交融中让古老的符码焕发新的内涵。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


潘鲁生、着着 大匠丝路 织绣 240cm×960cm

王建中 创世 玻璃 500mm×480mm×110mm

孙磊 星光耀沃野 金属 28cm×100cm

 周庆 园林·共时的窗 漆器 180cm×130cm 

曾志翾 Reunion破镜重圆 首饰 6cm×6cm×6cm

远宏 城与迹 黑陶 20cm×24cm 

编辑  | 王   菲 摄影  | 余冠辰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   菲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zgmsbvip@163.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