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朱铭期望能到大陆圆一个梦

时间:2002-10-12文章作者:向剑帼 陈键兴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大陆办展览。”台湾目前最负盛名的雕塑家朱铭先生,紧紧拉住记者的手,反复强调。朱铭的家在台北北部阳明山脚下外双溪旁。充满艺术气息的庭院里,他各个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与他的花儿鸟儿在一起,显得那么和谐有生机。带着记者参观时,朱铭十分感慨:“我到欧美办过展览,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大陆展览我的作品,把我对艺术的想法跟大陆同行进行交流。”没有高学历的朱铭是台湾著名的民间雕塑艺术家。他的系列雕塑作品从最初雕刻家乡水牛、水车的“乡土系列”,到磅礴大气的“太极系列”,以及现在世俗活泼的“人间系列”,越来越返璞归真,被称为“艺术家的童真”。英国《泰晤士报》曾这样评价:“我们(指英国观众)迟至今日才得以结识朱铭,然而,一旦认识以后,想必再也无法将他遗忘。”朱铭的成就是台湾艺术界的一个奇迹。从苗栗山区仅有小学学历的放羊娃到享誉世界的雕塑家,朱铭每走过的一步都很辛苦。童年时代的朱铭学习很差,但独喜欢历史,因为历史书上有文天祥、孔子、关公的插图,他可以照着插图绘画--那是他艺术萌芽的开始。小学勉强毕业后,当时在村里盖妈祖庙的一个木雕工匠成为他的老师。在全村20多个学徒中,唯有他学得最出色。很快,朱铭出师成为一家木雕工厂的师傅头,拿着别的师傅5倍的薪金。但是,一颗艺术种子已在朱铭心里种下,躁动的他渴求“养分”的滋养。而立之年,朱铭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卖掉房子,来到台北,以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资历,求拜当时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风为师。程门立雪般的决心感动大师,自此,在人生的十字路上,朱铭的艺术之路渐渐开阔。没有大学学历,朱铭只好用“获奖”和参加重要展览来证明自己。如今,朱铭的作品不仅得到世界认同,在英、法、美、日等国的主要艺术画廊多次展出,并且获得多国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在距台北市一两百公里的台北县金宝山上,朱铭耗一生积蓄,修建了一座占地11公顷的“朱铭美术馆”。如今,美术馆已成为民众感受艺术的一个极好去处。朱铭的艺术心得很独特,他将艺术之路称为“修行之道”。他牢牢记住恩师的话:“你不能做杨英风第二,你必须做你自己。”他认为,搞艺术一定要善于清除杂质,要学会“丢”,丢掉那缠缚在手上的技巧和留在脑中的形式,留下返璞归真和精神气韵。有意思的是,朱铭在“丢”的过程中,成了一代大家,但他也把生活能力给丢掉了。不会算帐,出门从不带钱,这使朱铭曾遭遇尴尬:交不出过桥费,令车辆在身后排成长龙……自此,朱铭出门一定带上“钱包”--为他付帐的太太或孩子。因此,到大陆采风十多次,次次都得太太跟随。从中国传统雕刻中走出来的朱铭,他的作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很中国化。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中国精神”。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撰文说,“朱铭的成就,其实远不在于他作品所呈现的慑人力量和美感,重要的是他比当世任何一位华人雕塑家,更睿智地发现自身的文化传统。这是创造一种有效语言的自然--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源泉。”如今,朱铭正在“补一门功课”--中国历史。补课的方式是看大陆拍摄的历史剧。他说,我只上过小学,需要全面了解祖国。不过,他拒绝看台湾拍摄的历史剧--他认为浅薄且不真实。每当夜深人静,暂离艺术创作王国,朱铭便会徜徉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功成名就,朱铭并不满足。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大陆举办雕塑作品展。“虽然我的作品在台湾、香港都展览过,可人口最多的大陆还不了解我。”朱铭期待能圆这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