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美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启示

时间:2003-04-29文章作者:
现代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眼睛,最能反映出城市的风采和神韵。而我国的城市雕塑先是付之阙如,后来在某些地方又泛滥成灾,充斥着大量庸俗低劣的作品,它们不仅没能形成城市的亮点,反而成了城市的污点、丑点,让人看了必欲除之而后快。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应该如何和整个城市呼应、交融,美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或许能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化的都市被机械化、工业化所充斥,社会呼唤着自然的回归。此时,西方国家兴起的一股新的潮流,艺术家们向陈旧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出了挑战。他们提倡艺术与自然广泛接触,艺术回到现实的世界,开始将视角转向自然,创造出一种相对新颖的艺术形式——“环境艺术”。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追求的是打破生活与艺术之间传统的隔离状态,力图把观众置于作品之中,而不是仅把艺术作品置于观众之前;不单纯追求艺术性,而是强调艺术与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使艺术与环境更加协调,创造出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雕塑可以营造一种环境的整体气氛,因此不少现代城市公共雕塑纷纷作为环境艺术的角色出现,而其中美国的现代城市雕塑最具有代表性。美国的城市雕塑的盛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流派,如把雕塑的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状态的“极少主义”;提倡艺术面向生活、面向机械文明和消费文明,主张用大家熟悉的形象表达生活的“波普艺术”等等。这些新的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使美国艺术取得了独立于欧洲传统艺术的地位。同时,美国艺术家们正在寻找机会把他们的作品推广到城市中去。此时,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如钢铁中心匹兹堡开始转型,老的城市需要改造,新兴的城镇正在崛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相继落成,带幕墙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设留有足够活动空间的高大建筑的新趋向盛行一时。由于这些建筑因混凝土和玻璃材料的运用而显得缺乏生气,人们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自然对更多的人造景观产生了需求。随着1967年美国国家艺术中心的成立,受惠于联邦政府的文化振兴政策,各地方政府都急于振兴自己的城市,迫切希望改进城市的人文环境。因此,遍及美国的城市复兴运动开展起来了,在这种因素的促成下,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时机开始成熟,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杰出的作品脱颖而出。比如芝加哥市民中心大厦前由毕加索创作的《无题》、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纯红色的《火烈鸟》、亨利·摩尔的《拱门》、《躺着的人》等。现代城市雕塑像一个城市的眼睛,最能反映出城市建筑的风采和神韵。用雕塑陪衬空间,空间便有了动感,人们的视线也有了着落。每件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会对空间环境产生影响,有节奏地安排它们,发挥它们的特性,就能激发人们的美好感觉。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建立和改进城市的人文环境非常重视,在政府的资助下,城市景观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的《火烈鸟》、西雅图海滩上的巨型石雕以及洛杉矶市中心的著名雕塑街等,都已成为这些城市的重要标志。反观我国的城市景观,则不那么令人满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小区建筑群还是广场街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样式单调、风格雷同或与环境不协调等不足之处。许多开发商在筹划建筑时,往往只求高大、宏伟、气派、新潮,却不管整体的协调;许多建筑师在设计时只考虑建筑单位如何出奇制胜,却很少顾及整体环境,这不免令人感到美中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公共雕塑将如何使建筑、环境与居住者和谐地融和在一起,美国的城市复兴运动可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艺术的要求,着力营造一种建筑、环境与居住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环境氛围,而现代城市雕塑正是这种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国内环境设计的市场需求已逐步形成,最近美国泛亚易道公司、美国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等著名建筑规划设计企业已在杭州有了合作项目,在桂花城、玫瑰园、林语别墅等楼盘中可以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国外景观设计企业虽有品牌、服务等方面特点,但环境艺术又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和民族、地域特征,而这恰恰是本国设计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我国高等建筑院校也有着较强的美术教研基础,协调和充分发挥二者的力量,完全可以形成我国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队伍,以适应这一正在迅速形成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