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当代文化境遇下的中国画教育

时间:2006-8-13 10:48:42文章作者:谭崇正
在市场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高等教育也无法摆脱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空间而独立存在。美术院校作为教育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美术院校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办学质量高低最主要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术院校的生存发展。“宽口径、厚基础、业务精、能力强”的要求,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院校的严峻考验。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优秀大学生的主要目的,已实实在在摆在了高等美术教育从事者的面前。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中国画教育面临困境,其中的方式、方法、出路值得深刻的思考。读图时代对中国画教育的冲击图画的直接性是文字无法比拟的,不同的图画能让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所以图画对人很自然就有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用今天的话来讲叫“吸引眼球”。在二十世纪前,中国画是吸引中国人眼球的主要方式,虽然人们的文化程度和欣赏水平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普通百姓家里都挂有中国画作品的习惯。尤其是达官显贵家里除了有一般的山水、风景画以外,总要画一些先辈肖像传后人以示纪念。二十世纪初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其快速、真实的优势无疑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冲击,尽管如此,中国画以其精妙的笔墨、幽深的意境以及与儒、道家思想的文化底蕴,仍然吸引着无数大众。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五花八门的图片吸引眼球的功能被各商家广为采用。大街小巷的大幅广告,印刷精美的美女照片,花样翻新的时尚杂志,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功能多样的数码影像,从四面八方对人的视线形成一种围追堵截之势。受宠若惊的人们早已由当初的新奇兴奋变成了审美疲劳,而导致熟视无睹。中国画已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或成了挂在美术馆里的供少数发烧友赏玩的阳春白雪。读图时代图像给中国画教育带来的冲击十分巨大。设计专业对中国画专业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市场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比例不断缩小,而对“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设计类专业,以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大量需要。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等的专业,而且招生比例逐年增加。其他几大美术学院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多数都是设计类的,设计类专业受到了各所院校的格外重视。因为设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而且还能给学校带来滚滚财源,使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得以飞速发展。当然这也是这些本来就没有美术专业的综合院校开设美术专业的根本原因。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使美术生的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现状对中国画专业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画专业还可以称得上是美术院校撑门面的专业的话,那么到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国画专业由于毕业生就业难度,不得不隐身幕后。而设计专业由于适应了社会现实需要,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时代弄潮儿。当然,实际情况也远不是这么简单,由于设计专业对设计者的内在要求是多方面的,设计手段本身的难度并不是很大,难的是设计者掌握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很多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设计语言后,设计的作品反而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竞争优势,也能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但这并不能消解设计教育对中国画教育的影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中国画教育的负面作用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上有这么一段话:即加快教育发展“既可以减缓升学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和投资,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可以减轻就业压力”。其实早在90年代中期,很多院校就开始招收自费生,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更是使全国各大院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都以最快的速度扩大招生规模,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精英教育”时代,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很少。比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一些教学实力较强的学校,本科生每届培养学生数量基本上保持在数十名、十几名左右。而且要经过严格地层层筛选,学生入学前,就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绘画天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入学后,在多位名师的精心栽培之下,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达到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远非今天的学生可比肩的。解放以来的中国画教育虽然没有培养出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画坛巨擘,却培养出一批素质良好、技巧高超的实力派画家和教坛名将,正是这批人在挑起传承中国画事业的大梁。我不否认“大众教育”时期的美术生也有一些基础较深、素质良好、可以造就的好苗子,但多数考生上大学前都没有什么基础和兴趣,由于文化课比较差,迫于家长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压力,临阵磨枪,经过一两年的短期专业培训,就步入了美术殿堂。这样的学生如果勤奋好学,教育方法对路,或许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如果我们的中国画教育不思进取,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其后果就令人堪忧。如何冲出当前中国画教育困境,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远非一篇短文所能阐述清楚。但想办法、谋出路,让中国画教育走出误区、冲出困境,是每个从事中国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