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摘:

上一页
下一页
1/1页 共0

高冠华先生的艺术人生

时间:2007-6-20 8:56:17文章作者:袁运甫
横塘一角(国画)高冠华留得残荷听雨声(国画)高冠华他的一生,很苦很苦,但最后是幸福的。有两句话可宽慰一生:丹青傲骨炼绘事,花鸟冠华誉千古。已故中央美院教授高冠华先生191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20世纪初,正逢末代状元张謇弃官还乡,在家乡南通兴建实业,引进科技、提倡教育、传承文化,并一一落实西学东渐的革新时代,张謇广泛聘请中外学人参与他的新兴规划。文化界著名人士王国维、陈师曾、欧阳予倩、梅兰芳、王个簃、葛竹溪等,来南通参与人文新学和艺术教育传授工作。高冠华自幼热爱书画,当时在南通中学师范科读书,亦深获良好的启蒙教育和传统书画艺术的熏陶;后又赴杭州考取国立艺专,1940年毕业,因学业优秀被留校任教,成为杭州国立艺专首届国画系毕业生,并任职写意花鸟画课程的青年老师,两年后就晋升为讲师。高冠华教授自进校学习至留校任课,都是在潘天寿老师的直接教授和指导下学习、工作,前后整整有30年之久。潘老的身教、言教、艺教造就了高冠华的艺术人生,这是他毕生的幸福和光荣。高冠华教授在向老师求教和实践中,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反复认识和逐渐彻悟的过程,但潘老师总是耐心地、反复地举一反三,细心讲解,直至学生明了和理解透彻为止。老师还以自己学习过程的故事,来帮助年轻人更深入地悟道。潘先生在1923年(27岁)特地前往上海吴昌硕老师家求教。那时吴老已是80高龄的老人。他看了潘天寿先生的作品后,大加赏识地称道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我最远,大气也!”并且早有意识地准备了一幅篆体诗作对联相赠潘天寿先生:“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是诗”,其中充满着对潘天寿先生运笔的果断有力和深蕴精神气势的赞扬,同时在作品中还表现了生动入微和对生命情态的精确刻画。这应当是对中国画坛这两位巨才相互关爱的称颂。事隔20年,也是巧合吧,潘天寿老师亦为当年27岁的学生——“高冠华画展”赠送贺诗,其中两句是:“霜余雪后斜阳好,径自青藤雪个来”。老师鼓励学子苦往甘来的艺术丰收,也是师徒相亲的赞誉吧!高冠华教授是一位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家,他还是一位经受过良好的中西艺术研习的艺术家。特别是在西画色彩训练方面,他是一位得心应手的大师。凭着他的写实基础,仅在“文革”期间下放农村绘制的油画领袖肖像就有178幅之多,还受到群众普遍好评。高冠华教授晚年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在墨色处理方面做到了丰富而统一,而且能恰当控制墨与色的混合与交融的关系,达到既厚重又透亮、层次丰富而又强烈的效果。冠华先生尤善于表现暖色调强烈、强劲的力度,以及用线或色彩边缘部分的微妙变化,使之富有浑厚与金石的趣味,并充分发挥中国画材质和技术因素的视觉美感,这也是他一生纯熟与勤奋地掌握传统绘画的功力与表现技巧所致。高先生晚年还下苦功,总结了自己从事中国画的创作经验、技巧与艺术表现经验,中国画构图与画面处理经验,特别是他在论述个人的中国画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过程中,还比较系统地联系到他的老师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实践与中国画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与个人体会的经验等,这对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交流都是十分宝贵的。高冠华教授不仅是一位学术成就卓著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师,还是一位善于总结艺术经验、具有高瞻远瞩精神的中国画艺术教育家。他富有清晰明辨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他的内心世界,对历史与现状,包括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理想,常常心照不宣,默默耕耘,善于在艺术比较和全面周密思考基础上坚持自己的实践。他能关注全局,步步稳健。在艺术上他兼学中西,有很强的造型基础,是一位艺术革新派。然而他从来不会自我宣扬。在课堂教学中,他会毫无保留地向同学倾吐自己一生的心得和艺术感受。他对中国画的兴趣是从中学时代起步的,已有了70余年的漫长经历。但他自1966年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后,至1980年叶浅予先生主持美院国画系工作,并坚持调高冠华教授回系任教为止,他已经无辜耗尽了人生最佳年华。这长达14年的苦难生活,却也磨练了老教授的意志,在中国画创作和著述研究方面他像年轻人一样,几乎是废寝忘食、耕耘不止,同时还要为社会需要负担大量中国画的创作任务和各种不同层次和生源的教学任务。在这段工作中,成为他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又一个新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他个人生活最为幸福安定和能发挥自己艺术才华的最佳环境,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他竭力以自己的艺术创作为社会服务,并参与了一系列国内和国际的艺术活动,受到评论界高度的积极评价。在学术方面,他亦投入全力,关注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的革新研究活动。冠华先生还多次以追忆先师潘天寿先生30年的艺术创造与革新贡献为题,发表专题论文,如《论与学——追忆先师潘天寿先生三十年的教益》、《哭寿师十韵》、《阔大雄伟、高古新奇——先师潘天寿先生艺术成就之浅析》等专论。他能从基本观念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全面阐述中国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全面总结了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画家,必须在对中国画历史和技法,以及有选择地对中国画大师一生特有的心得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潘天寿老师的授业精神和艺术成就,成为高冠华老师毕生追求和弘扬的艺术命题,这不仅是高先生在中国花鸟画领域的崇高地位和艺术上的可喜成就,同时也是中国画教学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性贡献。高冠华先生的艺术,深得老师风骨,又有自家面目和发展。潘先生曾言“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唯诗人而兼画家者能得个中至致”。高先生正是一位善于将诗情画意和始于形似、终于神似作为他的写意花鸟画毕生奋斗的目标。其心境高远,才情练达,自辟蹊径,触类旁通,而这是悟性加勤奋的成全的必然。(作者为清华美院教授、博导)(“诗韵丹青”——高冠华花鸟画展将于2007年6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