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声先生的麋鹿情结

时间:2005-03-07文章作者:水印
坐在飘散淡淡翰墨清香的客厅中,倾听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先生讲述他与麋鹿难解的情缘。李延声先生是一位非常爱国的画家,他的许多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如《正气篇》、《魂系山河》等,不仅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且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几年前他赴美办画展,曾亲手画了一幅麋鹿图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安南收下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盛赞他的画具有“美妙的意境”。李先生说,黄胄喜画驴,我喜画麋鹿,我对麋鹿有一种像小孩子般的迷恋之情。说起自己和麋鹿独特的情谊,李先生激动不已。他说,北京京郊的南海子麋鹿园,是他最为喜爱的地方,由于常去,他与那里的园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李先生酷爱我国的传统文化,他说自己喜画麋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麋鹿深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产,原来生活在我国的长江两岸的沼泽地。它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角像鹿但又很大、向后伸,脸长像马,尾巴像驴,而蹄子宽像牛,民间俗称“四不象”。它在我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中源远流长。远古时代的人以狩猎为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鹿曾经养育了人类。鹿的形象至今见于甲骨文、青铜器和原始岩画中。贺兰山壁画中就有麋鹿的形象。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就是麋鹿的化身。从周代开始,鹿开始被圈养,从那时的灵台、灵囿到元明清的皇家猎苑,鹿成为皇权的象征。由于鹿角年落年生,生长奇速,它还被作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由于“福、禄、寿、喜”,鹿与“禄”谐音,更赋予麋鹿吉庆祥和的征兆。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屈原、班固、许慎、杜甫、陆游乃至清乾隆……曾提及麋鹿的古代名人不胜枚举。甚至姜子牙的坐骑、指鹿为马、逐鹿中原的典故都与麋鹿有关。麋鹿原来只生活在中国,不为外界所知。清代同治年间,法国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京郊考察野生动物,发现了麋鹿,他用纹银买通了看管皇家园林的官员,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弄到了两套麋鹿的标本,运回法国,引起了世界动物学界的轰动,所以至今麋鹿的英文名字还叫做“大卫神父鹿”。李先生说,国家兴,麋鹿才兴,没有一种动物能像麋鹿这样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物产,在清庭衰败之时曾一度在中国绝迹。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烧杀抢掠,皇家猎苑毁于一旦,麋鹿那时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但是当时,存留在欧洲的麋鹿被分散在各个动物园,生活得也并不好。20世纪初,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被英国乌邦寺主人贝福特公爵花重金从欧洲各地买来,从而拯救了麋鹿这个珍稀物种。在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伦敦,公爵怕麋鹿再次遭受战乱,又把麋鹿送到了不同国家的许多地方,但是当时没有送给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位爱国的动物学家写文章呼吁英国人,送麋鹿回自己的“家”。1985年,麋鹿在公爵后人的帮助下,重新回归故里,当时撒切尔夫人盛赞道:“二十世纪中英外交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一是麋鹿回归。”麋鹿回家后,被安放在北京京郊的南海子,这里也曾经是麋鹿绝迹的地方。如今,麋鹿已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被写入中学历史课本。李先生说:我与鹿有着难解的情缘。去年12月,我去印度,在印度鹿野苑也看到鹿,传说佛教圣祖释迦牟尼曾在这里讲经,圆寂之后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我知道了原来在印度,鹿也被看得十分神圣。麋鹿作为鹿的一种,适宜生活在沼泽地,也称湿地,湿地是“地球之肾”,所以麋鹿又与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紧密相连。我国在继北京南海子之后,江苏大丰、湖北石首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也相继建成,如今我国的麋鹿已达1500余头,历史上曾发生的惨剧再不会发生,圆满的结局、世界瞩目的成果,都象征着祖国的繁荣和昌盛。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我有一个提案,建议将麋鹿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这不仅因为麋鹿有着源远的历史、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还因为麋鹿实在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动物。全世界有4000余种哺乳动物,而没有一种能像麋鹿这样,以其奇异形态、习性和坎坷的经历而引人注目。麋鹿不仅善跑,而且在鹿中游泳能力最强,横渡长江易如反掌。它古朴的身姿,昂扬向上的巨角,刚柔并济的性情,既具备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李先生说,作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灵巧可爱的形象和鲜明的代表性、它古朴的风韵和悠久的文化,都最能反映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麋鹿实在是非常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