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邹明彩墨随感

时间:2002-04-14文章作者:孙克
在我的画界朋友中,颇有几位相识不久却很有知交相契之感的,画家邹明即其一。他待人接物坦诚淳厚,一个当今难得的古道热肠的朋友。他在认定的艺术道路上不回头,在看准的地方深挖下去。邹明的聪明,就在这里。他喜欢画老屋、老墙、老门,从沿海一直画到藏区,各成系列,深挖不止。其中关于“门”的作品有些很令我喜欢。我就是想走进这扇“门”,窥探到画家心灵的某些角落,想象他作品的程序,他的辛劳、苦恼和快乐。邹明选择“门”做画材,也昭示着他的深刻。我于中也得到启示与领悟。原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得常被漠视却又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如这扇“门”。一座古老或破败的门楼,它会叙述多少兴衰苍凉神秘的故事,只要你用心谛听。看邹明的画就知道他于中画西画都下过功夫。看西欧大师的艺术,感受到造型和色彩的力量,那是把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再现在画面上,凝固了的自然力时时感动着观者的心。看中国画大师的艺术,感受心灵与现实的距离感,是追求宁静永恒的内心憧憬的意境,引人快感的是近于抽象的书写的种种不同的流动性,是线条的力量,是墨色深化的情韵。我想,中国画家何尝不曾感悟鲜活的自然人生,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文人更沉浸于主观的自我,即如古人所云,不愿为形所役,不愿为物所使。所以文人画家把书写的美感和快感移植到绘画中,不斤斤于形似的辛苦,却用“似与不似之间”使自己快乐着。20世纪早期的先辈分析东西方艺术说,一是精神的,一是物质的,信哉斯言。邹明的高明就在于不执着于东方或西方,它们的深沉与内涵,造型的取舍单纯,色彩沉着而明亮,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邹明原籍安徽,在无锡生活十余年,跑遍江南水乡。安徽江浙一带的民居,黑瓦白墙传出来的一片典雅宁静的气息,随着春天的烟柳碧桃和秋日的衰草斜阳,一丝丝把人的心灵浸透。画家的本领就是把这内心的感觉凸显在纸上。我看着邹明画的门洞,那一口老井,那一方小小的雕花窗格,在粗旷厚重的大笔涂抹之间又有精到、准确、传神的细笔触,在中国画里这叫做“点睛”。邹明多才多艺,不光画一手好画,且长于艺术设计,能搞雕塑,本领这么大,人却更加谦抑,从邹明身上,我看到中国艺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