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些零碎真实的感受

时间:2014/12/27 18:36:27文章作者:新民晚报 记者 林明杰

ART021在外滩源开幕

  一年又将过去了。一些艺术机构和媒体在给2014年的艺术事件打分和排名,譬如十大艺术事件之类。我过去也做过这类文章,但今年不想做了。

  就像人生会有低潮期或迷茫期,艺术史也是如此,不会每年都高潮迭起。有些貌似红红火火的热闹事,最终也就是逗大家一笑或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与艺术未来的发展无关。我只谈谈自己一些零碎但真实的感受。

  咖啡馆

  中华艺术宫岁末又开出了一个咖啡馆。我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呢?因为艺术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要素,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趋势。我们去博物馆不仅是去受教育,去欣赏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可以伴随到老的习惯。所以,博物馆不仅是艺术圣殿,也是一个人们可以轻松优雅地流连的休憩之所。

  我曾开玩笑说,到了博物馆就想借个轮椅。一个大型博物馆往往一天都看不完。国内许多博物馆好像都是给腿劲儿足的人设计的,很少有可以坐下来歇会儿的地方。我喜欢的博物馆是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坐下来歇歇脚的凳子,还要有环境浪漫优雅的茶室、咖啡馆和简餐厅。另外,具有特色、琳琅满目的衍生品商店也是不可少的。

  网上博物馆相继涌现的今天,人们走进博物馆,一定是想寻找在网上无法体验的感受。虽然大多数博物馆都按国家要求免门票了,但依然有许多博物馆门可罗雀。不是说你不要钱就会有人爱你,而要你真的可爱乃至非同寻常地可爱。

  微信拍卖

  一个自称“阿特姐夫”的年轻人,在微信上搞起了拍卖,而且好像气氛还挺热闹。类似的微信拍卖已有多家。我在此不想评说它们做得怎么样,因为这无需操心,市场本身具有最有效的调节机制。我感兴趣的是,一些过去从来没在拍卖会上买过东西的年轻人,开始凭他们的个人爱好,在微信上买一些可能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作品。其中甚至有一些媒体的年轻记者们,也用他们微薄的薪水在那里买些艺术小品。他们或许出不起多高的价钱,但他们很真诚,要比那些老于世故的艺术品投资家们可爱得多。不要小看这些年轻人还稍嫌稚嫩的玩法,但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有获取世界范围信息的能力,他们还有对艺术真诚而敏感的心。这就是未来。

  佳士得

  佳士得在上海外滩源开张营业,很有气派地租了栋漂亮的老洋房做办公场所,就像它在伦敦和纽约那样。它搞的活动,有点像是一些奢侈品牌在我国的社交推广活动风格,兴奋点集中在摆洋谱,拗造型。花枝招展一番,打到网里的鱼有多少呢?上海的艺术品拍卖格局究竟会因为佳士得的落户而发生些什么改变,尚需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是件事儿。

  K11和嘉里中心

  K11和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这两家综合性的购物、商务中心,进军艺术领域。凭借莫奈展,K11一举成名,名利双收。而嘉里中心更是大手笔地投入,引入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作品装点空间,并开辟了专门的艺术展览空间,但可能因为启动时间较晚,迄今尚未搞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活动来。值得关注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趋势,那就是商业机构对艺术的参与和推动,它会给艺术更多的展示通道和更多的可能性。同样,西岸的艺术带也渐渐活跃起来,如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都有相当关注度。另外,由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改建而成的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也在不久前开馆。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商业的力量和资本的影响在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格局。

  博览会

  除了老牌的上海艺博会,上海还涌现了新的博览会。世界摄影组织及蒙哥马利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上海艺术影像展”,大获成功。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艺术影像博览会,非但赚到了钱,还好评如潮。从展览选址、策展、招商、布展、宣传等等方面,都有值得国内同行借鉴之处。在外滩源,由一些年轻人搞起来的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简称:ART021),吸引了许多艺术新锐和收藏新人。这种由艺术圈新进势力推动的小型艺博会有望形成新的艺术土壤。

  蔡国强和陈家泠

  8月,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办了个展览,放了场焰火。影响不小,挨骂也不少。他说,初衷是想刺激下上海精气神。从大众传媒和网络对这场焰火的声讨和辩论的精气神来看,他算是做到了。10月,上影集团出品、贾樟柯监制的纪录片《陈家泠》在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进行“荣誉放映”。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传记片首次在高级别的国际影展上的亮相。陈家泠身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走了罗马电影节的红地毯,消息传回来,激起上海美术界一片涟漪。曾经出过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影响力巨大的艺术家的上海美术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低调和内向了。激情、魄力和想象力,是一个艺术家必不可缺。对自己艺术不懈的坚守和推动,也是一个艺术家必须的。是时候要有些人来带头冲一冲了。

  可能上述的这些事儿,未必都是上得了艺术新闻排行榜,但它们可能会影响明年、后年甚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