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设计师逼急了的艺术家

时间:2018/4/13 11:29:02文章作者:林明杰

  设计上海博览会刚落幕,虽然这届办得有点粗糙,但不妨碍热情的观众蜂拥而至。很少有纯艺术展是那么热烈的了。

▲ 展览现场

  从过去的艺术范畴来看,艺术家的空间遭到建筑师、设计师挤压。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人们通过艺术解决美化和装饰的问题。从大了讲,是艺术把人类从野蛮状态逐步修饰完善而愈趋美好文明。但是在今天,建筑师、设计师在美化和装饰人们生活这个领域,似乎比艺术家发挥着更大、更直接的作用。著名设计师的一场时装秀,著名建筑师的一栋别出心裁的建筑,经常要比一个名家画展吸引更多的关注,激发更多的讨论。

  在艺术史上,艺术家已不是第一次被新崛起的技术“挤压”。如照相技术的诞生就让画家数百年来练就的画像技术遭到摄影师的强力竞争。虽然当时也有人哀叹类似艺术完了之类的论调,但艺术非但没完,而且开拓出史无前例的繁荣盛景,新的艺术形态和观念与新时代的进步相互呼应和激荡,谱写出人类艺术史上辉煌的篇章。

  如今,网络时代下新的科技、工业进步,使得设计师、建筑师等更便捷地把美的构想惠及大众。这似乎抢了艺术家的“饭碗”。但这次,当代艺术家不是被动迎战,而更早就主动放弃旧的“根据地”,开辟新的艺术领域。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艺术家更注重突破习惯性思维,寻求创造性思维的表达,以批判的眼光,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性问题、艺术问题等寻找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公众的思考和讨论。观念和问题的探讨成了当代艺术家的标签。但艺术家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并非像社会学家那样,有方法、有逻辑地演绎,而往往是以更接近异想天开的艺术方式展开。异想天开中有可能孕育着人类未来文明的先兆。就像古人飞天之梦,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当代艺术”。

  艺术家和设计师、建筑师既成为竞争状态,又成为合作状态,有的还成为融合状态。艺术家创造的元素和一些新思路,正快速被设计师、建筑师吸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做过一位西方建筑师的展览,他一辈子几乎没有做过商业性的设计。他更像是一个当代艺术家那样在思考如何突破商业性建筑的思维窠臼,更人性地设计建筑,让住在这种建筑中的人有更多变更建筑结构的可能。

  建筑设计界主动向艺术家伸出了橄榄枝。去年底,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把展览的范围从原来的城市、建筑主题的基础上,扩增了艺术板块,并邀请著名艺术策展人为之策展。

  而艺术界则更早就把设计师、建筑师请进了艺术殿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以来,已策划举办过多次建筑领域的展览,有些当代艺术大展中,参展者也不乏建筑师或者是艺术、建筑双重身份者。

  如同当代的设计师、建筑师吸纳艺术元素那样,当代艺术家也与设计师、建筑师开始了更广泛的合作。一些艺术家的生存已不仅依赖原作的销售,而是以艺术作品、艺术构思的版权以及个人形象和号召力等诸多元素,经过再设计,更广泛深入地介入到人们生活中。不少商业空间也试图通过艺术家的另类构想,突破同质化的竞争,独树一帜。一些新的空间也激发着新的艺术。譬如上海西岸一些老厂房群落,正在成为博物馆、画廊以及各种艺术展的空间。而这种特殊的空间对艺术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使得艺术家、策展人以及艺术机构的创办者必须打起精神来应对。当一个迥然不同于过去艺术空间的新空间出现在艺术家面前,有些本来对新艺术持不同意见的艺术家,也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必须有新的招数才能应对这个工业时代+网络时代的空间了。

  兔子逼急了会跳墙,艺术家被逼急了,就可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 “设计上海2018”展览现场

▲ 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建筑展”

▲ 作者林明杰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合影,背后是融入尤纳作品的林明杰“红鱼”。

▲ 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


▲ 龙美术馆(西岸馆)

▲ 余德耀美术馆

▲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作者: 林明杰

(陈优君 编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