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可能拒绝班克西

时间:2018/7/30 12:58:34文章作者:林明杰 艺术林距离

  权威专家到底是看得懂画的好坏,还是只看得懂名头?

  英国涂鸦大师班克西不久前在网上发文,说了自己化名把画投给伦敦的皇家艺术研究院夏季展被拒,公开名字却获接受的遭遇。

  故事是这样的,位于伦敦的皇家艺术研究院举办年度夏季展,班克西创作了《投票给爱》,化名Bryan S Gaakman投稿,结果被拒。

《投票给爱》班克西

Vote to love - Banksy

  《投票给爱》(Vote to love)灵感源自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当时以“投票脱欧”(Vote to leave)为口号,印制了很多红白色的宣传品。 班克西此画借用红白二色,却在Leave(离开)字加上心形球,令之变成Love(爱)。气球上面贴满创可贴。

  在投稿被拒之后,主办单位却主动邀请班克西参展。班克西恶作剧地仍旧以《Vote To Love》呈上,结果立即被接受。

  网上齐呼:专家被打脸!

  很多草根艺术家都有遇到过权威“不识货”或“势利眼”,也因此人们要质疑,那些权威专家们到底会识人还是识画?

  也因此很多人喜欢给权威专家搞各种“恶作剧”,譬如把儿童涂鸦和大师抽象画混在一起,让专家识别。

  不过,班克西此事,我觉得未可轻易论定就是专家不识货。这有两个特殊原因有待分析。

  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夏季展,已有250年历史,堪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品牌展。它主要扶持年轻的、未成名的艺术家,同时也邀请名家一起参展。作品都可以销售,价格大多“亲民”。

William Powell Frith

A Private View at the Academy, 1881, 1883.

  但今年,该展邀请了策展人、当代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进行一次“颠覆性”策展,目的就是打破作品的好坏界限。他把大量“垃圾级”的画作,和名家画家作混淆在一起,一共1300件作品在皇家艺术研究院堂皇的艺术殿堂中展出。

  这样的策展目的下,班克西匿名投稿作品被拒绝,也有可能是初选时被评委认为画得“太好”,不够“垃圾”,不符合策展目的,而被筛除。这是第一个可能原因。

Girl with Balloon - Banksy

  第二个可能原因,如果我是评委,我也可能淘汰这件作品,因为我觉得这个叫Bryan S Gaakman的无名之辈画得太像班克西风格了。

  确实,这件《投票给爱》有着浓浓的班克西味道。搞艺术的,画得差点不要紧,不能山寨别人对吧?

  至于后来主办方主动邀请班克西参展,班克西仍旧把《投票给爱》给他们,他们欣然接受,这不能视为势利眼。

  首先,初选评委和邀请班克西参展的可能不是同一批评委。再则,班克西画自己的风格,没毛病啊,有什么理由拒绝。

  我这么说,并不是给某些只识名头不识货的“砖家”解脱。这样的“砖家”不要说班克西,就是梵高、毕加索、马蒂斯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认可,只要他们还没成名。

  不过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怕这样不识货的专家,因为艺术家生来就是要打破各种习惯性偏见的。


林明杰是谁?



画家、艺评家、媒体人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艺评专栏《林距离》主笔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总策划

复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

中华艺术宫和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委员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委

克勒门文化沙龙联合创始人

出版艺术评论随笔集《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

艺术微信公众号《艺术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