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表达:SIVA美术学子的抗疫

时间:2022/4/27 16:20:19文章作者:艺术林距离

  

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我已经83岁了,我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死亡的原因即新生。 

生活中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食物和爱, 

对,就是按照这个顺序,

就跟我们的小狗鲁比(Ruby)一样, 

我真的相信这一点,艺术的源泉是爱。 我热爱生活。” 

--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第 180 号》

 2020 年 4 月 11 日

《清零行动》,姚恩宇 2020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2019.12 - 2022.04

“COVID-19”未完待续中

此时此刻!

  封闭、隔离、核酸、大白、驰援 ··· 足不出户成为这一个多月的生活关键词,疫情反复肆虐,在上海的我们猝不及防地陷入了这场“倒春寒”,这期间我们看到了世间百态,也尝到了人情冷暖。

但此时此刻!

  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凡是杀不死我的一定使我更强大”。艺术家不会因疫情而开始创作,但疫情总会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生活仍要继续,艺术仍要发光。在并不会被疫情取消的春天里,我们特别策划了这场云上聚会,期待美院的未来艺术家们用创作回应当下的困境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带着细腻的视角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一起共赴这场云上展览。

  无论疫情何时消散,春天都已经来临作为未来艺术家的我们是时候“疫起前行,守望春天”!

绘画 Major in Painti

《役》,张瑶琪 2018级,布面油画,指导老师:徐坤

盼啊盼,我想时间过得快一些,

我想疫情走的快一些,

在疫情封锁的这段日子里,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

每天都盼着能够出门,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

还有疫情过后平安所有人。

《共克时艰 -- “啊…”》,王家誉 2021级,素描,指导老师:徐坤 

“青春有几年 疫情占三年”

记得小时候 大学校园是开放的 

没有校门口的人脸识别 

没有随着感染人数上涨的封校 

没有一次次的核酸检测 

没有出门必须要带的口罩…

在封控期间

也前前后后做了十几次核酸检测

一幕幕的核酸检测的画面还留存在脑海中 

感谢那些为我们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 

辛苦了!

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感谢医护人员 以此作品向平凡而伟大的抗疫一线工作者致敬!

《渺无人烟的街道》, 唐哲程  2021级,素描,指导老师:吴继峰

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原本繁华的街道变为寂静,

让忙碌工作有着充实生活的人变得空虚。

一切都停了下来…

城市的脚步停在了红灯之下,

但一切又没停,

这个城市的逆行者们

宵衣旰食的与疫情抗争。

我们会带着爱和希望,静待疫情退散。

我相信乌云退去一定会见到蓝天和阳光,

红灯的下一次闪动过定将是绿灯。

《疫情下被撕裂的生活,就是我现在》,王佳琪 2021级,平板手绘,指导老师:徐坤

疫情下被撕裂的生活,

就是我现在的日常,

破碎镜子中的测温枪、口罩、病毒、药物,

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的支离破碎。

我们平静的生活

被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每一天情绪都在各种极端中上下起伏,

这却是我们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见识到人性最肮脏的那一面,

也见识到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落实联防联控机制,

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止》,顾情缘,70cm×120cm 油画,指导老师:胡冰

    这幅作品描绘了每时每刻,在各个地方不断钻研疫情解决方法的研究者们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缓解安抚大众焦虑情绪的工作者们的场景。

    此次绘画的艺术形式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作 -- 《最后的晚餐》。画面中从左往右依次是研究者、发表者、志愿者,他们在疫情期间都担任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在原作中耶稣作为救世主,他的位置是处于中心的。我把发言者这个身份放在中心位置也是因为我认为在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最需要这种官方权威的发言来平息焦虑不安的情绪。

    在创作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包括对于人物的不同身份如何更好的去表达,老师给予了我一些建议与参考。在与自己小稿的不断磨合下,才展现出了现在的画面。同时也非常感谢,在前线奔赴的各位医护人员、志愿者的不断努力和帮助。他们不畏艰苦、危险勇于战斗在前线,还牺牲了与自己家人团聚的时间,来救助更多的人民百姓。

  希望这不仅是疫情的终点,也是我们迎接新生活的起点。

粉色为主

白色为主

《细胞》,钟赛慧 2017级,115cm×115cm,纸本水墨,指导老师:何曦

小小的细胞汇聚在一起

成为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就像我们个体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大集体,

疫情当下,相信自己,

一定能克服眼前的难关,

带着必胜的信念,活在当下。

雕塑 Major in Sculp

《希望》,贾佑玲 2018级,30cm×30cm 彩色黏土,指导老师:李乾煜

这些卡通人物形象是我在封校期间完成的。

制作的同时,心灵上也获得了治愈。

就觉得离疫情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成就感满满。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倪圆缘 2019级, 平板手绘。指导老师:王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如今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逆向前行、

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

便是新时代的英雄楷模。”

《长蘑菇了》,邵佳怡 2019级,10cm 绒,指导老师:王琳

这突如其来的疫情,

打破了这一学期原本忙碌的计划,

再家上网课的同时总想趁着春天,

穿着漂亮的红裙子出去野餐,

再拍个美美的照片。

公共艺术 Major in Public a

《把爱给你,将心传递》,谢若冰 2020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冯志康 2019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口罩覅乱丢》,周煜祺 2019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嘘》,周楚平 2021级,指导教师:权弘毅 


《旁观》,冯逸雪,摄影,指导老师:木巾

拍摄于2020年疫情爆发前后的上海老城区,

那时候人们的口罩还戴的随意。

镜头利用视角形成原始的“裁切蒙版”。

现在2022年,重新审视这组作品,

希望人们脸上的那一层口罩早日摘除。

展览组织

此时此刻 -- SIVA美术学院抗疫作品展

展览主办:SIVA美术学院

展览支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总召集人:石墨

总策展人:林明杰

执行策展人:陈耀明、吴继峰

总统筹人:张永辉

绘画专业策展人:徐坤

雕塑专业策展人:李乾煜

公共艺术专业策展人:李沙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策展人:木巾

文稿编审:查卓

图片编审:姜玥婷

展览统筹:谢丽娜

  林明杰,画家、艺评家、媒体人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艺评专栏《林距离》主笔、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总策划、当代水墨研究院艺委会主任、复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中华艺术宫艺委会委员、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委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克勒门文化沙龙联合创始人

出版艺术评论随笔集

  《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

策展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 上海美术作品展》,中华艺术宫

  《水墨概念艺术大展》,中华艺术宫

  《陈逸飞陈逸鸣兄弟艺术展》,外滩111艺术空间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微信公众号转载

请于后台回复你的公众号ID